在戰爭時期,軍隊的晉公升速度可謂迅速。 以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例,有的士兵第一天是普通士兵,第二天就成了班長,第三天就晉公升為排長,這種速度可謂是“恐怖”。
所以,如果你有興趣,可以點選紅色的“關注”按鈕進行討論和分享,同時,你可以獲得更深層次的參與感。
感謝您的支援!
在戰場上,每一分鐘都是生死的考驗,每乙個戰士的生命都格外寶貴。 在一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乙個團隊的所有成員都被殺死,只有一名士兵倖存下來。
他不僅要承擔戰爭的記憶,而且還負責訓練新士兵來取代那些已經倒下的人。 在中國紅軍的歷史上,有許多年輕人在年輕時就擔任了高階軍官的職務。
比如荀淮洲20歲就當紅21軍軍長,陳伯鈞22歲就當紅十五軍軍長。 然而,在和平時期,除非有重大功勳,否則晉公升機會並不容易獲得。
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是成功的關鍵,但在和平時期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然而,在解放軍歷史上,有乙個士兵憑藉其獨特的“晉公升路徑”,從副團長晉公升為陸軍副司令員。
他叫王英洲,他的“晉公升之路”可以用前面提到的一句話來概括:正確的時間、地點和人。
王應舟,1939年生於河南,17歲參軍,成為第54軍的一員。 這段軍旅生涯見證了他從一名普通士兵逐漸成長為副司令員的傳奇故事。
他所屬的第54軍被選中在朝鮮執行一項特殊任務——維護“朝鮮停戰協定”,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 在南韓期間,他負責東海岸的安全,直到 1958 年他與志願軍一起返回。
1960年,王英洲隨軍赴西藏平息叛亂,成長為第130師第7連偵察班隊長。 在洛龍縣,他所在的部隊處於生死攸關的絕境中,與廟裡土匪激戰,生死攸關。
在缺水無糧,敵軍規模比我軍大十倍的緊要關頭,王應舟冷靜分析形勢,毅然決然地決定建立防線,就地防禦,等待援軍出現。
接下來的七天七夜,土匪屢屢進攻,但王應舟和士兵們不顧後勤缺缺,堅守陣地,終於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援軍。
事實證明,王應舟的建議是明智的,如果我們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盲目突圍,可能會落入敵人的圈套,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全軍覆沒。
因此,這場戰役中最偉大的英雄無疑是王應舟,他的大局觀和英勇表現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讚揚。 這場戰鬥讓王更加自信,他意識到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在前線發揮更大的作用。
因此,他堅持要把他從師部的偵察連調到前線作戰連。
在瓦龍戰場上,是時候讓王瀛舟再次展現自己的英勇了。 1962年,印度違背了諾言,徒勞地試圖占領我們的領土。 我國堅決反對,於是將王應舟所在的第130師派往前線,與印軍激戰。
在這場戰鬥中,王應舟的部隊作為主力,表現出了無比的勇敢和堅韌。 儘管兩名排長和連長陣亡,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退縮,而是更加堅定地站在戰場上,繼續與敵人作戰。
龍族不能“群龍無首”,誰能勝任這個**排長的角色? 在評估了歷屆戰士的表現後,上級決定任命王應舟為該職位。
王應舟不負眾望,成功將敵陣分為兩部分,形成包圍勢頭,準備下一次進攻。 敵人見狀,驚慌失措,只能逃進茂密的森林中。
王應舟率領士兵追擊勝利,繼續追擊敵人。
追擊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士兵們已經吃光了他們的口糧,不得不以雜草為食。 但最終結果令人興奮,我們設法摧毀了所有的敵軍。
在這場戰鬥中,王應舟的連隊擊斃了300多名敵人,他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兩年後,王應舟從基層排長晉公升為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