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是指從春節到元宵節期間官方舉辦的大型燈飾展示活動,並且經常伴隨著一些民俗活動,非常傳統和地方特色。 農曆正月十五,中國民間有觀燈的習俗。
元宵節始於漢代,盛於唐代,盛於宋代。東漢時期,洛陽就已經有了大型的元宵節。 南朝初年,元宵節在南京舉行,盛大的盛會是當時全國最高的。
東漢時期,北京的首都洛陽已經有過大規模的元宵節。
南朝初期,元宵節在國都南京舉行。 東晉南朝時期,南京是當時的中國首都,許多政要和貴族都居住在秦淮河畔。 東晉詩人習鑿有一首詩《詩燈》,描寫了當時張燈的處境。
漢晉時期,每當春月花盛開時,蜀郡的統治者就要“縱情百姓遊玩西園”。 同時,燈火通明,要***
到了隋朝,元宵節放燈籠的習俗開始形成,元宵節期間展示燈籠、看燈等活動開始流行起來。 據史料記載,隋朝隋煬帝時期,東京洛陽皇城的正門燈火通明,璀璨奪目。
魏徵的《唐代隋書》詳細描述了南京放燈籠的習俗。 唐代詩人蘇維曾在《農曆正月十五夜》一詩中寫道:"火樹和銀花合攏,星橋鐵鎖開啟。 黑塵隨馬而去,明月一一來。 "描述眾神之都洛陽元宵節之夜的熱鬧景象。
在北宋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元宵節“歌舞百戲”“山上燈火五彩,金藍相映成趣,絢麗的風景交織在一起”。
北宋經油元年(1034年),南京建成了用來祭祀孔子的至聖文宣王廟(今南京孔廟),秦淮河畔也成為賞景的好地方,孔廟地區的元宵節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
辛七驥的《青玉案:元習》:“東風之夜千樹盛開。 更多的吹落,星星如雨。 寶馬雕花車香氣撲鼻。 鳳笛聲動,玉壺光轉,魚龍舞夜。 也是對南宋元宵節盛況的生動記述。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提倡元宵節盛大,將南京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延長至十晚,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元宵節。 在此期間,秦淮元宵節進入了發展的高潮,朱元璋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製作出相當數量的燈籠,以吸引人們參加大型元宵節。
在清朝,宮廷不再舉辦元宵節,但中國民間的元宵節仍然很壯觀。 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中國古代,家家戶戶都會在元宵節那天放上燈籠,一家人出去賞月、看燈、逛元宵節、猜燈謎。
傳統習俗有吃元宵節、看燈籠、猜燈謎、去各種疾病、追老鼠、迎紫姑娘、祭門祭家,隨著時間的流逝,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很多地方節日都增加了玩龍燈的活動, 玩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楊閣、打太平鼓等等。
“猜燈謎”又稱“玩燈謎”,是元宵節之後增加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代。 南宋時期,元宵節期間,京城臨安人心恍惚,猜謎語的人不少。 起初,是善行者在紙條上寫下謎語,貼在五顏六色的燈籠上,讓人們猜測。 因為謎語可以啟迪智慧,而且非常有趣,所以在流通過程中受到各行各業的歡迎。
元宵節也是乙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節在封建傳統社會中,也為未婚男女提供了乙個相遇的機會,傳統社會中的年輕女孩是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的,但元宵節可以出去玩,元宵節只是乙個社交的機會, 順便說一句,未婚男女也可以為自己找到物品。在元宵節期間,這是年輕男女與戀人見面的又乙個時間。
世界各地的元宵節。 自貢元宵節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盛於當代,自貢燈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有“天下第一盞燈”的美譽。
成都元宵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淮元宵節又稱“金陵元宵”,主要從每年春節到元宵節舉行,是中國最著名的元宵節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世界第一元宵”和“世界秦淮燈彩鎧”的美譽, 是國內唯一集燈展、元宵節、花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元宵節。
洛陽牡丹節,洛陽是元宵節的發源地,這種民間活動始於漢代,興盛於唐代,興盛於宋代。 洛陽牡丹節是一項古老的民間文化活動。 春節期間,尤其是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民間有觀花燈的習俗。
開封上元元宵節,從宋代一直延續到現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宜縣紅潭元宵節,歷史悠久,早在清朝以前,紅潭村就有元宵節的傳統,直到現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前後,元宵節環遊全村,形式多樣。
此外,還有陽柳青元宵、前門元宵、上海元宵、承德元宵、錢江元宵等。
*資訊來源於網路,侵權行為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