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殲-H系列戰機會隨著更先進戰機的出現而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但疑似殲-26真機試飛再次掀起軒然,讓不少網友驚嘆於中國再次創造了殲-H戰機的全新作戰形態。
據了解,殲-26可能採用了一種獨特的結構,沒有帶有鴨翼的垂直尾翼,最大起飛重量為50噸,並具有隱身能力,直接指向敵方航母! 那麼,這架殲-26的起源是什麼呢? 它能對敵方航空母艦構成什麼樣的威脅?
J-26:戰鬥轟炸機的新生活
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J-26屬於戰鬥轟炸機的範疇,這個名稱意味著該飛機將同時具有戰鬥機的機動性和轟炸機的打擊能力。
在冷戰期間,戰鬥轟炸機以其多功能性而聞名,美國和蘇聯都在積極開發這一類別的飛機。 然而,隨著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興起,戰鬥轟炸機的地位逐漸下降。 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以其卓越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要達到這一水平,往往需要犧牲一定的火力打擊能力。
簡而言之,對於現代先進飛機來說,機動性和火力打擊能力往往難以平衡。 戰鬥機和轟炸機正朝著各自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先進飛機,如中國的殲-20、美國的F22和F35等。
目前,無論哪種戰鬥轟炸機在服役,其機動性都無法與第五代戰鬥機相提並論,甚至無法與***戰鬥機相提並論。 對於轟炸機來說,轟-6、B52等一些老型號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勝一籌,應用場合也越來越有限。 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戰鬥轟炸機將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然而,中國為什麼要逆勢而上,繼續致力於製造殲-26這種先進飛機呢?
新趨勢:J-26戰鬥轟炸機的新特點
首先,殲-26的存在仍然是乙個謎,雖然只是乙個民間謠言,但這些謠言不能完全忽視。 目前戰鬥轟炸機的狀態相當低迷,如果中國正在開發殲-26,理智告訴我們,它不會簡單地延續傳統技術。
在現代戰爭中,飛機的隱身效能至關重要。 因此,如果J-26真的在研製中,幾乎可以肯定它將是一架隱形飛機。 然而,這也提出了乙個問題:面對最大起飛重量高達50噸的挑戰,如何解決隱身效能問題?
隱身技術的研發一直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即使對於最大起飛重量為37噸的殲-20來說,也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 然而,雖然5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相對較小,但要達到這種隱身效能水平仍然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與美國B2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170噸相比,殲-26與26之間仍有一定差距。
儘管存在技術難度,但以我國目前的技術水平,通過投入更多資源,製造出50噸左右的小型隱形戰鬥機是可行的。 此外,殲-26採用的帶有鴨翼結構的非垂直尾翼是實現隱身技術的關鍵,減少了雷達波的反射,再加上吸收材料,有望在傳統雷達上消失。 這種新穎的布局結構已經應用於B2轟炸機,並廣泛應用於未來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中,成為飛機發展的趨勢。
據傳聞,殲-26可能配備專用的渦扇15發動機,而不是推力更大的渦扇20,主要是出於尺寸考慮。 在機動性方面,雖然不如殲-20,但有望與一些第四代半的戰鬥機競爭。 至於續航力,由於殲-26的定位不是戰略轟炸機,結合殲-7的情況,預計最大航程在2000至3000公里之間,基本可以滿足中國在“第一島鏈”作戰的需要。
此外,殲-26可能配備內建的大型炸彈艙,從而成為“殲-20的火力版本”。 這些新特性使殲-26成為備受期待的新一代戰鬥轟炸機。
潛伏的威脅:殲-26對美國航空母艦的獨特影響
殲-26的效能資料可能不如B2轟炸機和殲-20戰鬥機那麼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對美國航空母艦的威脅比後兩者更大。 普通轟炸機在航母的防空網路中很難打擊,即使是B2轟炸機也只是在生存能力上相對較強,並不能解決機動性的侷限性。 在現代國家發達的防空系統下,轟炸機打擊航母群的效果可能並不理想。
戰鬥機雖然機動性很強,但反艦能力有限。 例如,殲-20主要用於空對空作戰,缺乏反艦能力。 即使是海上的第五代艦載機,由於內建炸彈艙小,對敵方航空母艦的打擊效果也有限。 因此,為了有效打擊航母群,需要一種兼具機動性和隱身作戰能力的戰鬥轟炸機。
殲-26在這一領域表現出色,其內建的大型炸彈艙可以攜帶YJ-21和YJ-91等反艦飛彈,甚至可以用作DF-21D的空投平台。 殲-26火力強大,如果我方航母參與火力打擊,有望在撕裂敵方防禦網路,對敵方航母造成破壞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你可能會問,殲-26不是艦載機,2000多公里的航程不夠用?
針對這一問題,如果研製出殲-26,其應用場景可能是在收復台灣、捍衛中國在“第一島鏈”利益的背景下。 考慮到台灣的相對距離,殲-26從沿海機場起飛,單向油箱可能還有一半的燃料,對於可能的“對台作戰”來說,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