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文字 |微信研究實驗室。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銀行業監管指標,資料顯示,商業銀行將實現淨利潤2。4萬億元,同比增長32%,較2022年增速下降2%2個百分點。 盈利增速的下降受到淨息差、中間業務收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作為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2023年淨息差仍在下降,第四季度淨息差環比下降4個基點至1。69%,低於 17%,較2022年同期下降22個基點,較第三季度下降4個基點。
2023年,商業銀行資產餘額總額為354家8萬億元,同比增長110%,增加02個百分點,整體資產規模積極擴大。 2023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32萬億元,較2022年底增加2427億元; 不良貸款率為159%, 下降 00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略有改善。
從資料來看,2023年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兆聯首席研究員董希苗告訴微信研究室,預計2024年銀行淨息差將進一步下降,銀行利潤和收入可能會受到直接影響。
2023年,商業銀行利潤增速因利差拖累而回落,2023年商業銀行累計淨利潤為24萬億元,同比增長32%,比去年同期增加2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 平均資本回報率為893%,較上季度末下降0.52個百分點。 平均資產回報率為07%,較上季度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不同型別銀行業績分化,大型國有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回公升。 8%;股份制銀行下跌3家7%。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同比變化較大,主要是由於2022年基數較低。
淨息差是乙個重大拖累因素。 此外,在資本市場低迷的背景下,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承壓,也是盈利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
2023年,商業銀行淨息差同比下降22個基點,同比降幅連續兩個季度擴大; 環比下降33bp。分機構分,城市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淨息差為157%,大型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62%,股份制銀行淨息差為175%,農商行和民營銀行的淨息差分別達到。 39%。按月看,除民營銀行和農商行淨息差上公升外,其餘商行均有不同程度的**。
多位分析師表示,2023年商業銀行淨息差下滑,主要是由於現有住房貸款利率下調、貸款重新定價等因素造成的。
從下圖可以看出,第四季度淨息差環比降幅最大的是股份制銀行,其次是大型國有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監管指標中披露的淨息差,並不是單季度第四季度的淨息差,而是前四季度的平均淨息差。 據業內分析師介紹,除了現有抵押貸款減少的影響外,債務成本也導致淨息差意外下降。
目前,大型國有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整體淨息差已降至1以下。7%,淨息差的下降可能迫使部分銀行縮減貸款規模,放緩擴張或進行融資和股票擴張,銀行分化更加明顯,資產將集中在大型銀行。 從資料來看,尤其是城市商業銀行,2023年第四季度總資產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董希苗表示,目前,在推動社會融資成本平穩溫和下降的條件下,商業銀行需要繼續逐步降低債務成本,2024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利差已降至169%,首次低於170%,如果今年繼續降低對實體經濟的收費和優惠,銀行息差收窄的壓力將會加大,降低債務成本是當務之急,因此有可能降低存款利率。
在此背景下,民營銀行淨息差“逆勢而上”**
2023年第四季度,私人銀行淨息差為4與 2023 年第一季度相比,為 39%**028個百分點。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微信研究辦公室,民營銀行客戶相對下沉,客戶資質相對一般,因此息差相對較高。 同時,民營銀行規模較小,淨息差受頂級民營銀行影響較大,其實排名墊底的民營銀行仍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 私人銀行的淨息差能否繼續擴大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2024年,在銀行業加大對實體經濟減費和減讓的條件下,民營銀行淨息差或將下降。
民營銀行受限於“一行一店”的限制,品牌效應較弱,高息差一直是其經營特點,淨息差的優勢是民營銀行仍能保持高存款利率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它在吸引存款方面處於弱勢地位,而要吸收客戶存款,就必須支付比其他銀行更高的價格。 另一方面,為了實現差異化競爭,一些民營銀行需要尋找傳統商業銀行無法覆蓋的客戶,而這部分客戶群體增加了議價空間。
不過,從公布的資料來看,一些民營銀行在催收存款方面面臨一定壓力2022年年報顯示,19家民營銀行中有7家存款增速放緩,華瑞銀行、億聯銀行、裕民銀行、三向銀行、振興銀行等5家民營銀行存款規模出現負增長。
據民營銀行官網顯示,一次性存款利率明顯高於大型銀行,很多民營銀行活期存款利率高於02%,多家民營銀行的3年期存款利率保持在3%以上。 最近,一些私人銀行也在調整存款利率。 2月28日,武漢中邦銀行發布公告稱,根據利率市場化需求,中邦銀行將於2024年3月1日0:00起下調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至275%,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至295%!
某金融機構員工表示,在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央行建立了市場化的存款利率調整機制,商業銀行可以相對靈活地調整存款利率。 不同的銀行可能有不同的業務發展定位、資產負債結構、營銷策略等,存款利率調整的速度和力度可能不同。
業內人士認為,民營銀行應逐步弱化高利率儲蓄收款模式,通過科技手段提高場景獲取客戶的能力,實現精細化、差異化發展,在長期審慎經營的基礎上不斷提公升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