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王磊)世界各國漢學家紛紛收到“龍”,為中國新年祝福。
作者:羅海兵,孫晨輝。
龍年,龍馬的精神! “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事業興隆,家庭幸福健康,生活陽光燦爛!” ”…值此農曆龍年春節之際,近日,來自全球的漢學家通過中新社“東西方問題”欄目送上新年祝福。
*:海外漢學家祝中國龍年吉祥**:中國新聞網。
義大利漢學家彼得羅·德·勞倫蒂斯(Pietro de Laurentis)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托斯卡納向所有人致意。 希臘漢學家迪公尺特拉·阿馬蘭蒂杜(Dimitra Amarantidou)在希臘送來了農曆新年的問候,並將與他的希臘漢學家一起慶祝中國新年。
在因疫情中斷三年後,東西方之間的旅行再次成為可能,我很高興能夠再次訪問中國,再次見到我的中國朋友。 德國漢學家卡爾-海因茨·波爾(Karl-Heinz Pohl)在馬克思的家鄉德國特里爾為龍年送上了祝福。
龍行龘 (dá) 龘,龍翱翔於天下! 澳大利亞漢學家科林·麥克拉斯、巴西漢學家羅傑里奧·費爾南德斯·德·馬塞多、泰國漢學家查特里·吉拉帕斯、孟加拉漢學家舒樂、印度青年漢學家維卡什·庫馬爾·辛格、英國漢學家詹姆斯·特拉普共同祝願農曆新年。它也圍繞著龍文化展開。
許多漢字的形成都與“龍”字有關。 在美國漢學家、創立漢字源網的“漢字大叔”理察·西爾斯看來,無論是最近在C位登場的“龍行龘”,還是人們常用的“龍鳳吉祥”、“龍虎躍”、“龍馬精神”, 它們都是對“龍”這一中國文化元素的崇敬和創造性運用。龍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將促進更多人對中國十二生肖文化和中國人格文化的認識。 他希望今年的龍年能夠越來越發達,“不僅在金錢方面,而且在知識方面”。
我們曾被誤認為是“龍”,是一種渴望復仇並在人類面前釋放仇恨之火的動物,直到我學會了中文,在中國文化和文學的河流中航行,意識到這裡的一切都是不同的和獨特的。 “龍”帶來好運和祝福,給人力量、決心和意志力,它不會噴火,而是會噴白雲。 埃及漢學家公尺拉·艾哈邁德(Mira Ahmad)也希望中國作家和詩人有更多的創造力,“請不要停止創作。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重要形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象徵著勇敢、獨立、威嚴、力量和智慧,也象徵著吉祥、豐收和吉祥。 在亞塞拜然漢學家阿格申·阿利耶夫看來,今天的中國,就像一條翱翔的巨龍,5000年來克服了種種困難,像巨龍一樣翻了江翻海,從乙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逐漸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他希望2024年中國繼續繁榮昌盛,國家和人民平安,經濟騰飛,人民幸福健康。
在西方,很多人覺得中國是一條龍。 但我覺得,一方面,中國有龍的精神,另一方面,中國更像乙個美麗而充滿活力的女士。 她的生命力可以給整個世界帶來祝福。 西班牙漢學家伊格納西奧·拉莫斯·裡埃拉希望東西方進一步加深相互認可和尊重。
願龍的精神激勵我們以堅韌和決心面對挑戰。 印尼漢學家錢德拉·塞蒂亞萬(Chandra Setiawan)說。 在印度尼西亞,農曆新年也是華人社群的重要節日。 “他們為節日裝飾,準備豐盛的農曆除夕晚餐,並與朋友和家人聚會慶祝。 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和傳承,不僅體現了華人對祖先的尊重,也促進了印尼和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他期待今後進一步加強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譜寫更加美好的友誼篇章。
漢學家們在送上祝福的同時,談到了他們與中國不可分割的聯絡。
龍年對烏拉圭漢學家羅維塔有著特殊的意義。 1976年,龍年,羅維塔第一次來到中國,在中國度過了她的第乙個春節。 “今年將是我與中國打交道的第五個龍年。 我想藉此機會向大家表示祝賀。 ”
今年來華參加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俄羅斯漢學家阿列克謝·羅迪奧諾夫期待在龍年參加更多的俄中交流活動,為兩國人民的紐帶貢獻力量。
奧地利漢學家嘉古·里希特希望能夠傳播以理解促理解、以理解構建寬容、以寬容促互信的精神,她希望龍年戰爭早日結束,世界回到和平共同發展的道路上來。
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每個人都能成為和事佬。 法國漢學家貝諾·維曼德(Beno T Vermander)說,最近世界充滿了暴力、衝突和危險。 “所有人都必須相互鼓勵,保持希望,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和解,如何超越衝突。 ”
我沒有給自己蓋一座高門的房子,整個世界都是我哥哥的房子,一顆弟兄的心——一顆溫暖而開放的心——一扇高聳的門,一顆高聳的心——一座高聳的房子。北馬其頓漢學家伊戈爾·拉德夫(Igor Radev)用北馬其頓詩人科喬·拉辛(Kocho Racin,1908-1943)1939年的一首詩來表達他對農曆新年的希望。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我希望全世界都能實現世界為了共同利益的理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