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再過五個月,巴黎奧運會就要開始了。 法國花了很多心思,使它成為乙個不同而獨特的國家。
所以奧運會開幕式有史以來第一次不是在體育場舉行,而是在塞納河上舉行。
這是個好主意,但實施起來卻一團糟,而且不單獨提及安全方面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在實施開幕式計畫的過程中,塞納河畔的舊書攤成為第乙個障礙。
去年7月25日,巴黎市警察局在考慮安全問題後,向巴黎舊書攤文化協會提出請求,允許在奧運會期間臨時搬遷塞納河畔近60%的舊書攤。
這個要求一出,立刻引起了各種反對的聲音。
除了二手書攤經營者的不滿之外,包括前會員、法國院士、教師、國家學術單位研究人員等在內的40餘人一起聯名作書,直接向法國喊話
這是一場災難! 不對,不對!
不過,這起事件雖然相當暴力,卻一直沒有得到跟進,奧運期間舊書攤能否儲存下來一直是個謎。
而本周二,愛麗舍宮終於正式宣布:
在雙方都無法接受的商定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共和國**小馬要求內政部長和巴黎警察局長保護所有書商,並在不動的條件下採取安全措施。
這意味著,這些可愛的綠色盒子終於能夠在奧運會期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見面。
那麼,為什麼乙個小小的二手書攤能觸動那麼多法國人的心,就得從500多年前的歷史說起。
那時候,還沒有這樣的綠盒子,有的只是流動的書商。
當時,天主教統治著法國,新教書籍被指定為“****宗教戰爭爆發後,這些所謂的”被分散到書商手中。 他們背著沉重的書,沿著河邊的矮牆出售,還有一些肖像和古書。
隨後,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許多圖書館被洗劫一空,大量書籍散落在各處,但再次傳播書籍的還是這些書商**。
漸漸地,塞納河成為書商的固定攤位,他們開始在河邊擺攤。
越來越多的攤位混亂不堪,難以管理,1859年,巴黎市頒布了關於書攤的規定,設立定點書攤,每個攤長10公尺,實行特許經營。 營業時間符合自然,從日出到日落。
直到1930年,統一的綠色錫盒才正式出現。 外面看起來不太好看,但非常實用,有防雨蓋,關上攤位時有封閉的盒子和鎖,可以回家了。
從那時起,二手書攤的位置和數量基本保持不變。 而且既然是二手書攤,就不忘規範管理:每四個書箱中最多有乙個可以用來做旅遊紀念品,另外三個必須用來賣古董和舊書。
就這樣,陪伴巴黎走過百年歷史的二手書攤,就像一列載著槍炮和玫瑰的火車,緩緩駛向乙個未知卻溫暖的明天。
1991年,塞納河的河岸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這些小型二手書攤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塞納河沿岸有240家二手書商,每家都有四個木箱,他們管理著近1000個書櫃和數以萬計的書籍,在河岸上等待閱讀。
這還不是全部,這些書商是巴黎唯一土地價格高昂的業主唯一的要求是它每週至少開放四天,並且必須出售舊書,但對紀念品的銷售沒有限制。 只有當書商死亡或放棄業務時,該市**才會重新開放申請。
歲月靜謐,是這樣解釋的嗎?
但在社會物化、城市人文精神被稀釋的今天,靜安好年華的情懷也是有代價的。
如果你這些年來去過二手書攤,你可能會發現今天的二手書攤越來越像紀念品商店。 明信片、開瓶器、冰箱貼、鑰匙扣、馬克杯、小塔模型、......遊客喜歡它,它就在這裡。
原因很簡單,錢。
紀念品似乎比舊書有更廣泛的受眾。
本末倒置的現實,讓人誤以為書是陪襯,甚至有些攤位的收入全靠紀念品,有點悲哀,但又無奈。
巴黎二手書攤文化協會主席傑爾·梅·卡萊斯(Jér Me Callais)坦率地說“如果我們不回到我們的二手書攤,提供質量更好的二手書,十年之內,我們引以為豪的一切都將消失。 ”
必須做點什麼。 否則,對不起那些眼睛清澈地在舊書攤上打工的書商,對不起好不容易找到一本難得一書並笑了的同學們,也對不起每一顆在塞納河邊徘徊、放下忙碌的心的心。
因此,早在2018年,巴黎市**就想為舊書攤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它更好、更長久地存在。
但這條路並不平坦。
要知道,法國兩年只能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乙份申請,法國想先申請《世界遺產名錄》的東西太多了,貝雷帽、法棍、巴黎的鋅屋頂都想要,舊書攤只能排隊等候。
2019年,經法國文化部批准,二手書攤獲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入場券,但轉眼四年多過去了,依舊沒有結果。
不過,從這件事情來看,法國人還是對二手書攤有著特殊的感情,畢竟正是那些固定在橋墩上的綠色錫盒,讓塞納河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條靠知識流淌的河流。
即使冰箱磁鐵和馬克杯今天勝過舊報紙和雜誌,仍然有很多人知道二手書攤是怎麼回事。
巴黎這麼大,讓二手書攤繼續做一列載著歷史走向未來的火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