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詩歌的文章已經寫了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負面的。 有朋友留言說,如果你不理解(理解)自己,不代表別人不理解(理解)。 這確實有道理,其實我從來都不想代表別人,確實我只是不明白。
如果你不明白,就問吧,我認為這應該被鼓勵。 也許,我對現代詩的欣賞不會提高,但也許一些“別人”會因此提高對現代詩的欣賞,這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因此,關於現代詩歌的文章必須繼續寫下去。 從另乙個角度來看,它也在為詩歌界做出貢獻。
這不,我看到了《詩刊》推出的《2023年十首詩選》。我已經問過了:為什麼你現在想得到這麼多詩選集? 各種版本的詩集可謂無窮無盡。 但是你現在能拿到多少首詩呢? 也就是說,有多少現代詩能被很多人認出呢?
這確實是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答案,各種詩集不斷湧現。 為什麼這些人對這本詩集如此厭倦? 道理看似很簡單,似乎很複雜,就像現在的詩歌一樣。
在這本《2023年詩選》中,有一首詩《貝殼論》。 這首詩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和“你”在沙灘上撿貝殼。 但這首詩似乎相當複雜,遠不止是“我”和“你”在沙灘上撿貝殼。 而標題中的“理論”二字,使這首詩更加“深刻”。
這首詩《貝殼論》於2023年首次發表於《人民文學》第5期。 《人民文學》看中了它,《詩刊》也繼續看中了它,這說明這個“貝殼論”確實不平凡。 所以,這一次我要學會聽話,不要說這首詩不好。 但是,我不知道這首詩有什麼好處。 所以,我不知道在哪裡寫這篇文章。
前段時間因為直播,《人民文學》大放異彩,訂單一下子飆公升。 我不禁好奇,那些訂閱過《人民文學》的讀者,如果讀了這本《貝殼論》或者類似的作品,會有什麼感想? 當然,這個我也不知道,因為我沒有點過《人民文學》。
作為文學界第一期刊的《人民文學》和作為詩歌界第一期刊的《詩歌雜誌》都發揮著主導作用。 換言之,它具有引導文學和詩歌世界發展方向的作用。 因此,《人民文學》和《詩刊》的一舉一動都要謹慎。 一些明顯的錯誤,更不用說不應該出現了。
就像張金進的《貝殼論》所說,“美”和“價值”不能等同。 但是,如果你認為某樣東西越不漂亮,它就越有價值,那就更錯了。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價值,你首先可以很漂亮,這很好。
而那些既不美麗也不有價值的事物,包括文學、詩歌和其他作品,不應該有脫穎而出的理由。 但現實情況是,這樣的作品會時不時地湧現出來,讓人不解。 但是,詩文界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無形無形的“價值”,他們認為這些作品是有價值的,甚至是無價的。 這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