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張巨集杰先生的書,書名叫《繁榮時代的飢餓: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說實話,光是書名就觸發了我的**慾望,畢竟在我們研究的歷史教科書中,乾隆皇帝的卓越和封建社會的最後繁榮被強調過不止一次。
張巨集杰先生為什麼把這個繁榮的時代稱為“飢餓”?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他的觀點,但如果你讀過他的著作,你就會明白他的觀點不是憑空捏造的。
張巨集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中心畢業生,清華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博士和博士後,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非虛構歷史寫作和公共歷史傳播。
在歷史領域,張巨集杰有著很高的威望和認可度。
歷史界權威人物張巨集杰曾於2013年6月現身百罈,發表《乾隆成敗》演講,該劇收視率創年新高。
他還是許多大型歷史節目的撰稿人,也是暢銷歷史書籍的作者之一,其中《繁榮時代的飢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歷史研究方面,尤其是對乾隆皇帝的研究,張洪傑先生的見解獨特而深刻。
他用乙個非常生動的詞來形容乾隆統治下的繁榮時代,那就是“飢餓”。 他認為,雖然乾隆創造了乙個空前的穩定社會,養活了空前的人口,但如果這種現象發生在漢唐時期,那麼乾隆的功績就配得上“盛世”二字。
不過,可惜的是,清朝終究只是清朝,盛世終究是餓著肚子的。
歷史上不乏大帝,他們往往忙於政務,忽視文藝創作,但乾隆皇帝是個例外。 他一生寫了41863首詩,幾乎與唐代的2200多首詩人一樣多,但這4萬多首詩中只有極少數被選入小學教科書。
那麼,哪首詩被選為小學教科書呢?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乾隆皇帝對詩歌情有獨鍾,早在201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相關人員在整理倉庫時,就偶然發現了兩個布滿紅雲龍紋的大箱子。
紫禁城曾經是皇帝的府邸,這些大箱子裡的紙質手稿自然是價值不菲的。 然而,當手稿被開啟時,人們忍不住笑了起來。
乾隆皇帝的手寫御史手稿,涵蓋了他所有的詩歌作品,共計 28,000 頁,狀況良好。 經過計算,乾隆皇帝創作了41,863首詩,這是乙個驚人的數字。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個數字相當於4萬多個字,但在現代,A4紙可以列印大約1000個5號字型,而超過40000個字的只有40個左右。
但實際上,乾隆皇帝親手寫了四萬多首詩,不超過四萬字。 要知道,在唐朝300年的歷史中,詩人一共只有2200多位,加起來也只寫了48000多首詩。
也就是說,就詩歌的數量而言,乾隆皇帝幾乎等於唐代的2200多位詩人。
乾隆皇帝雖然確實有長壽的名聲,但他並不是天生的寫詩者,就算他天賦異稟,也得五六歲才能拿起筆。
從他開始作詩到去世的那一年,只有32000多天。 除去童年不能寫詩的時間,大約有三萬天,平均而言,乾隆帝一天需要寫一首以上的詩,而且每天都不能中斷。
考慮到有疾病等突發情況,保持持續創作並不容易。 因此,乾隆皇帝有時一天可能要寫十幾首詩。 乾隆皇帝的流記創作是相當艱鉅的任務,對於古人來說,創作詩歌並不容易,不僅需要注意用詞的選擇,還需要考慮層次,更要有意思。
以詩人不朽李白為例,他的詩美到骨子裡,雖然他非常熱愛詩歌,但他一生只寫了一千多首詩。
論數量,光是乾隆皇帝就抵得上四十個詩人仙李白,但如果說詩歌的藝術水平,就算乾隆皇帝寫了四萬部作品,也比不上李白的詩。
乾隆的詩歌水平實在不討人喜歡,他把本該深奧優美的詩寫成日記、連賬,甚至有時為了押韻隨意加刪詩,讓人難以理解。
比如乾隆四十一年,他寫了一首詩,上面寫著:“內閣報告要隔日一次,叫二寸雨喜。 據說蘭西是十八歲零九歲,不知道他是九歲還是九歲。 ”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時,我完全困惑了,難以理解。 直到我參考筆記,我才意識到乾隆皇帝實際上是在描述天氣:18日,北京下了兩英吋的雨,但19日,我收到河北的訊息,他們下了四英吋的雨。
乾隆的4萬多首詩中,有的難以理解,有的連最基本的都亂七八糟,有的甚至寫著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在乾隆的詩集中,只有一首詩被選為小學語文課本。
雖然選的原因不是這首詩寫得有多好,但這首詩確實很容易理解。 隨著古詩在中國教科書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入選的詩歌大多是名著,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必須給他們最好的。
小學是學生培養詩歌興趣的關鍵時期,如果詩歌太難,可能會阻礙他們學習。 乾隆皇帝的這首詩,內容簡單易懂,很容易背誦,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
全詩如下:一一、兩、三、四五、六、七,飛進蘆葦叢中不見。 這首詩前面使用了量度詞的疊加,最後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使整首詩很有意義。
雖然有人質疑最後一句話是不是乾隆寫的,但沒關係,因為這首詩的版權已經屬於乾隆皇帝了。 乾隆皇帝的詩歌創作水平雖然不高,但他在詩歌創作上卻花了不少時間。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治國上,清朝會有所作為嗎?
不,這還不是乾隆王朝的全部,乾隆皇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歷史的程序,西方已經開始趕超和追趕清朝,這一切都為後來的屈辱埋下了伏筆。
正如張洪傑先生在《飢餓的繁榮時代》中所說,乾隆時代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精神創傷,遠不止是一時的成就。 如果您熱愛歷史並希望在歷史研究中獲得更多資訊,請務必閱讀此......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