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藍鯨財經記者王建文。
1月9日晚間,科大訊飛宣布將分拆子公司科大訊飛醫療,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科大訊飛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實現盈利的人工智慧企業之一。 近年來,受主營業務毛利率下滑、大型樣板專案研發投入大等因素影響,公司淨利潤水平逐步下降,債務壓力也加大。 在此背景下,科大訊飛丟擲分拆計畫,不僅是為了促進子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也是為了減輕自身的財務負擔。
科大訊飛醫療分拆上市,後者業績報虧。
1月9日晚間,科大訊飛宣布將分拆控股子公司科大訊飛醫療,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 本次分拆完成後,科大訊飛仍將保持對科大訊飛醫療的控制權。
科大訊飛成立於2024年,是一家智慧型語音和人工智慧公司。 目前,科大訊飛主營業務涵蓋教育、醫療健康、智慧城市、企業數智化轉型等多個方面。
作為科大訊飛的子公司,科大訊飛醫療也“繼承”了科大訊飛的AI基因。 據官網介紹,科大訊飛醫療成立於2024年,主要依託醫療行業相關的人工智慧技術,開展AI醫療指導、語音電子病歷、影象識別、輔助診斷等業務。
從股權結構來看,目前科大訊飛持股52家47%的股份。 此外,科大訊飛醫療的股東還包括招商局資本、天智投資、國科瑞華等知名投資機構。
然而,近年來,科大訊飛醫療雖然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淨利潤卻有所下降。 公告顯示,2020-2024年,科大訊飛醫療營業收入為321億元,356億元,494億元,歸母淨利潤為00.8億元, -080億元,-24億元。
對於公司為何陷入虧損,未來如何提公升盈利能力,藍鯨財經也向科大訊飛發文發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對於AI賦能的智慧醫療企業來說,實現盈利是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例如,“AI四龍”之一的依圖科技成立的依圖醫療,專注於智慧型影像輔助診療。 然而,由於持續虧損,2024年,依圖科技將依圖醫療**交給了另一家醫療AI公司神瑞醫療。 此外,AI醫學影像公司鷹眼科技自2024年上市以來,也持續錄得虧損。
行業內企業普遍虧損的原因之一,就是相關市場還不成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即便是AI診療中較為成熟的AI影像輔助診療市場,2024年的市場規模也只有19家左右5億元人民幣。
為了提高AI產品的準確性和實用性,行業內企業還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不斷公升級迭代自己的產品。
在科大訊飛發布的公告中,該公司還表示,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和部署往往需要大規模的資本投入。 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和下游需求的不斷變化,科大訊飛醫療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硬體設施購置等方面可能面臨較高的資金支出壓力。
對大型模型的大量押注,負債率攀公升。
作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科大訊飛是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人工智慧模型產品實現盈利的公司之一。 然而,近年來,科大訊飛的淨利潤呈現下滑趨勢。
2024年、2024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營業收入為18314億元,18820億元,12614億美元; 淨利潤為1611億元,499億元, 045億元。
淨利潤下滑的背後,是科大訊飛毛利率的持續下滑。 2024年、2024年、2024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5%。同期,公司主要商業教育產品及服務的毛利率為。64%,也在下降。
此外,在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科大訊飛還表示,公司淨利潤下滑是由於通用人工智慧認知大模型投入增加所致。 財報顯示,2024年和2024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為2936億元,3955億元,佔1603% 至 1783%。
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科大訊飛的債務水平也持續上公升。
萬得資料顯示,2024年、2024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的資產負債率將分別為.。52%,而現金與短期債務比率為 。81。
“大模型”是科大訊飛近年來重注的賽道。 隨著ChatGPT的普及,阿里巴巴、華為等科技公司開始布局大模型。 2024年5月,科大訊飛還推出了科大訊飛星火認知模型。
在2024年10月舉辦的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進一步表示,針對GPT-4的更大引數和規模的星火大模型訓練正式啟動,GPT-4將於2024年上半年進行對標。
不過,大模型能否為科大訊飛帶來新的增長動能,仍是未知數。 公司半年報披露,Spark車型發布後,2024年5-6月,公司C端硬體GMV創歷史新高,同比翻番。 以學習機為例,5、6月,經過大模型的加持,學習機GMV同比分別增長136%和217%; “618”期間,科大訊飛AI硬體銷售額同比增長125%。 但即便如此,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226%。
或正因為如此,在業績落地之前,科大訊飛選擇通過分拆子公司來減輕財務壓力。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子公司分拆不僅可以讓企業更好地專注於主營業務,還可以讓子公司獲得更多的資金和資源,降低後續融資的難度,減輕母公司的融資壓力。
在公告中,科大訊飛也坦言,科大訊飛醫療分拆上市後,將能夠利用資本市場自主開展股權債權融資,滿足持續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的資金需求,減輕公司財務負擔,也讓公司未來能夠將更多資源配置到通用車型研發等戰略性新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