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化工報》記者高國雪 閆如玉.
9432公尺! 在西北沙漠深處,“神帝1號”粵進3-3XC井完成鑽井至9432公尺深、水平排水量3439公尺,創下亞洲最深井水平排水量和超深井井的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深井系列技術已進入世界前列。
20,000噸! 在新疆天山腳下,我國首個萬噸級綠氫精製專案已全面建成投產,生產的綠氫在附近塔河煉化,用於替代煉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氣製氫,實現現代煉油與綠氫低碳發展的耦合。
2分鐘! 在湖南長沙的一角,智慧型加油機械人上下揮舞著機械臂為車主加油,整個操作僅用了2分鐘......
振興石化,依靠人才,科技為先。 一年來,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中國石化牢記總書記視察勝利油田、九江石化時的殷切囑託,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和科技自力更生的部署。自力更生,積極融入一流新體系,堅持“四個方面”,全力打造原創技術源頭,大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持續打造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和技術快速迭代。關鍵核心技術創新
勇闖無人區,鍛造“王牌”。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成果豐碩
開井! “2023年11月15日,在中石化'神帝1號'部署的越進3-3XC井點火試驗中,距離井口170公尺的沙坑瞬間公升起橙色火焰。 同日17時,好訊息傳來:躍進3-3XC井獲得高產油氣流量,預計日產量**200噸,天然氣5萬立方公尺。
西北油田創新性地利用超深長位移技術,在3400公尺外的楊樹林保護區下勘探開採油氣資源,創下亞洲最深井水平位移和超深鑽井兩項紀錄,為進入萬公尺超深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和裝備儲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 一年來,中國石化緊密結合“國家需求”和“企業能力”,高標準推進國家戰略性科技任務研究,系統提公升原有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四能”,率先承擔了更多的國家戰略性科技任務。 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全力推進原創技術源頭建設。2023年,5項專利榮獲第24屆中國專利獎,連續5年位居央企專利質量排名第一,在專利綜合優勢方面保持央企領先地位。
面對國家重大需求,中國石化加強基礎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究,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構建現代石化產業體系、建設石化強國等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
在油氣勘探開發技術領域,堅持把能源作業碗的戰略基礎放在科技創新上,攻克關鍵問題,形成獨特、先進的油氣勘探開發相關理論和技術體系,海洋油氣、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打造行業首個集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於一體的一流處理軟體系統,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煉油技術領域,我們持續推進“油改”技術的研究,在“油改特”產品的應用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年產300萬噸重油高效催化裂化(RTC)裝置一次性成功投產,為低成本“油轉化”生產低碳烯烴提供了解決方案選擇。 自主研發的相變材料已多次成功應用於載人航天領域。 全系列生物噴氣燃料機組已成功通過可持續生物材料圓桌會議三大系列RSB認證,中國石化成為亞洲首家全系列生物噴氣燃料機組全球RSB系列認證的企業。
在化工技術領域,引領轉型公升級的石化技術體系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一批細分領域的“王牌”技術。 5000噸高效能液態橡膠工業廠房順利開工,生產出合格產品,首次實現國產化,為中國資訊產業安全提供關鍵原料支撐。 大型絲束碳纖維產品的效能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國產航空碳纖維熱塑性複合材料生產線投產投產,實現了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向市場終端的延伸。
完善內部協調、外部協作的創新模式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日益凸顯
2023年12月21日,中國石化召開“十龍”科技攻關大會,期間完成8個專案並成功“湧現”,一批在研專案取得積極進展,7個專案“進龍”。
“十龍”是中國石化在黨的領導下長期踐行一流制度、專心致志辦大事的主要載體,是以組織創新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推動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
中國石化科研、設計、裝備製造、工程建設、生產、銷售等單位齊心協力,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要,按照乙個目標共同攻關,形成以企業為龍頭、重點專案為龍體、集創新元素於一體的“中國龍”。
一年來,中國石化強化責任擔當,加快完善內外協同創新模式,用好“十龍”“大兵團”等研究機制,形成了產學研緊密結合、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一體化創新體系,構建了公升級版的創新聯合體。 推動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不斷凸顯。
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國家創新平台建設。 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牽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新參與高階壓縮機及系統技術、深部油氣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2個,位居能源化工領域第一。 牽頭建設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台,碳酸鹽油氣國家能源重點實驗室獲批,成為“十四五”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台首批六大先導建設單位之一,推動三家研發機構連續建設納入“賽馬”賽道。 “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預警與智慧型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建立健全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評價體系,完成考核評價,打造更多更強的“後備隊伍”。 目前,中國石化已形成以26個國家級研發機構、8個直屬科研院所和2個海外研發中心為主體的研發平台。
繼續深化和完善新的科技研究機制。 首批“種子計畫”專案將啟動,針對重點問題,圍繞化工新材料行業涉及的新領域、新工藝、新技術向高校和研究所發布專案指南,匯聚創新理念、前沿理念,支援最佳專案。 啟動二期“揭領者”專案,聚焦高階石油工程裝備、分子精煉、高階新材料、安全環保等領域,發布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力量的2023年“揭領者”專案指南清單,並完成專案評審和團隊篩選。 開展了深入的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取得了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成果,近40個專案順利推進。
科改持續深化,創新生態生機勃勃
加快建設能源化工領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
我們願與中國石化青年攜手共創時代之劍,共創科技未來“......踐行青春誓言,勇攀科技高峰”。2023年12月6日,在第三屆中國石化青少年科技精英大賽決賽現場,來自直屬科研院所和企業科研院所的10名選手鏗鏘有力的宣誓,在打造一流創新能力的生動實踐中展現青春風采。 他們將被納入“中國石化未來科學家”計畫進行培訓。
青年科技人才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重要力量和新力量。 從“築巢引鳳”到“築巢留鳳”,中國石化著力打造引才“強磁場”,廣泛搭建人才引才平台,加快國家戰略科技人才建設,努力成為聚集各類優秀科技人才齊心協力、奮鬥的沃土。
一年來,中國石化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科技創新激勵保障體系,在直接科研活動中做到“加法”,在間接科研活動中做到“減法”,在支援保障機制上做到“倍增”; 在制度約束中“分化”,從而持續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大力打造生機健康創新生態圈,營造有利於釋放創新活力的科研環境。
深入實施“科技改革示範行動”。 北京化工研究院、催化劑公司、大陸架公司等3家“科技改造企業”被國資委評為標桿企業; 經緯公司新入選國資委“科技改革企業”名單。
建立科技創新激勵保障體系。 從績效考核等五個方面制定了22項措施,通過基礎研究專案獎勵報酬加倍、薪酬金額傾斜等方式,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積極拓寬科研人才成長通道。 加快建設能源化工領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創新高地,大力實施“頭鵝工程”、“鑄劍工程”和“強基礎工程”,形成豐富合理的戰略人才梯隊。 首批76家“中國石化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入選。 現有科研設計人員2萬餘人,其中40歲以下近50%,形成了一支由數千名科研專家、1萬名青年科技人才、1000支科技創新隊伍組成的科技創新大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提供了戰略人才支撐。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營造寬鬆自由的學術環境,鼓勵和支援更多的科研人員挑戰最基礎、最前沿的“無人區”,以“十年磨刀”的堅韌不拔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執著,攻克高新技術關鍵技術,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 從而為科技創新過程中的第一次試驗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