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對傅作義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
曾被蔣介石視為異端的共產黨突然崛起,在短短幾年內解放了中國的大片地區。
東北戰場的失敗表明,解放軍已經不是昔比,實力不容小覷。
但最讓傅作義尷尬的是,他馬上就要面對解放軍了,他該怎麼辦?
1947年,蔣介石親自會見傅作義,親自推動建立華北“鎮壓司令部”,並授予傅作義總司令的稱號。
以前,這確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現在解放軍的槍炮幾乎就在家門口,而他這個被推到別人前面的總司令,每一步都關係到他未來的命運。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傅作義決定嘗試與共產黨聯絡。
傅作義的手下也有很多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內也有很多我們黨的隱秘黨員,他們也在危急時刻等著發揮作用。
侯靜茹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乙個有著較為坎坷人生經歷的傳奇人物。
當時,北京市作為華北地區少有的大城市和滿清帝國的首都,擁有許多非常珍貴的建築和歷史遺跡,其中有許多珍貴的物品,也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此外,封建時期的北京城建設,使其歷史文化底蘊是普通城市無法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我黨在制定戰略時必然要考慮到對北平城的損害最小化,也正因為如此,傅作義才有很長的迴旋餘地和時間。
然而,傅作義並不執意和談,他派人與共產黨人聯絡,另一方面,他也派心腹陳昌傑率領重兵守衛天津,意圖以天津為籌碼,從中共那裡爭取更多利益。
另一邊,傅作義派了另一名心腹郭景雲率領其後裔第35軍攻守張家口,形成了平津-張防線,既能守都,又能在外圍形成一體化防線。
*領導們早就看出了傅作義的意圖,還在猶豫是打還是和,於是**軍委制定了攻打天津和北平的計畫。
正是在這個時候,時任國民黨第十七兵團司令員的侯景儒,為他的後代部隊第92軍的戰場起義做出了貢獻。
侯靜儒的身份比較複雜,但在當時平津之戰的緊張局勢下,他還是做出了非常正確的選擇。
在就任國民黨第十七兵團司令員之前,侯景儒一直擔任第92軍司令員,在東北戰局緊張、平津即將大打出手的時候,蔣介石注意到黃埔軍校畢業的學子侯景儒, 將他提拔為軍團司令,但他麾下的部隊並不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中,侯景儒最直接的92軍駐紮在北平,但侯景儒本人駐紮在塘沽地區,而侯景儒的95師、87軍等部隊都是蔣介石的鐵桿,對他不是很熟悉,侯景儒只能控制乙個獨立的318師。
在聯絡到中共人員後,侯靜茹的情況被報告給***,並立即想起了這位優秀的學生,他當時還擔任過**手下的團長,所以周和等人立即寫信給侯靜儒,歡迎他回到團隊。
於是侯景儒在塘沽遠端控制了北京的第九十二軍,讓他們在合適的時機在戰場上起義,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然而,形勢在不斷變化,東北野戰軍入關後,平津戰場的形勢更加不同,守守張家口的傅作義第35軍在新安地區被解放軍全殲,斬斷了傅作義的一條胳膊。
同樣,天津這個被傅作義用作與共產黨談判和的籌碼的重要城鎮,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火下堅持不到40個小時。
與此同時,反對92軍的戰場起義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畢竟自從傅作義就任華北剿軍總司令以來,他麾下還有近五十萬作戰部隊,若是戰鬥到死,戰鬥的結果還是不得而知的。
好在最終,傅作義選擇接受重組,和平解放北平,原本策劃戰場起義的92軍也停止了戰場起義的策劃。
不過,侯景儒的戰場起義計畫,在傅作義當時的決策中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果再拖下去,戰場起義也不一定只有第九十二軍的乙個部隊。
北平軍整編時,傅作義的參謀長李世傑曾對第92軍第21師師長張伯泉說:“總司令知道你早就和共產黨有聯絡,正在準備戰場起義。 ”
這句話讓張伯泉不寒而慄,他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做好了天衣無縫的計畫,沒想到竟然是在別人眼皮子底下演戲,侯靜茹在1952年知道這件事後,也感到一陣恐懼。
為什麼侯靜儒與共產黨人如此親近? 因為他本人是共產黨員,甚至是上海工人運動的核心成員。
從《黃埔中學一期考試》中可以看出,侯靜儒的共產黨員身份是肯定的。
黃埔軍校第一批學生有的在入學前入黨,有的在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入校後入黨,侯景儒是入校後入黨的一群人。
資料上寫得很清楚:“侯靜儒,河南永城人,1902年出生,黃埔一期第三隊,1925年底入黨。
有了這些資訊,就可以確定侯靜儒的共產黨員身份了,那麼侯靜儒為什麼會與黨組織失去聯絡,最後不得不通過戰場起義回到黨的懷抱呢?
作為黃埔一期的尖子弟子,侯景儒自然跟著隊伍參加了黃埔學生軍的兩次東征和北伐,在這些戰爭中鍛鍊了自己,體會到了鬥爭的殘酷。
於是黃埔軍校的校友們分道揚鑣,侯靜茹到上海組織了***領導的工人糾察隊,並在工人糾察隊中擔任教官。
因為侯靜儒的軍事素養很高,他負責對工人的訓練,教他們如何使用手中的**,如何射擊,如何殺敵,如何在戰場上保護自己以及一系列的軍事技能和常識。
1927年春,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爆發,侯景如親自率領數千名工人糾察隊攻占上海警察局,同時襲擊了上海的兵工廠。
由於缺乏北伐軍的支援,工糾察隊在侯景儒和***的帶領下激戰了兩天一夜,終於拿下了整個上海,取得了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
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後不久,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武裝鎮壓工人力量,面對反動派的圍剿和鎮壓,侯景儒和***奮起反抗,但最終寡不敵眾,只能撤出上海,在戰鬥的過程中, 侯靜茹的右臂受傷了。
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人終於意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於是共產黨人計畫在南昌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侯景儒再次參加,這次他率領軍事素養較高的軍官訓練團,指揮第20軍。
在南昌城戰役中,侯景儒率兵率先擊敗了保衛校場的敵軍主力,然後隨部隊撤出南昌城。
南昌起義結束後,蔣介石派部下錢大軍緊追不捨,在惠昌,侯景儒率軍與錢大軍作戰,在戰鬥中身負重傷,身上幾顆子彈流血而死。
於是在組織的安排下,侯景茹被秘密運送到香港**,直到1930年左右才受傷,才回到上海工作。
1931年,因為顧順章的叛亂,中共在上海的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幾乎全軍覆沒,侯靜儒也被捕入獄,但因為不肯服從,十個月後終於被釋放。
獲釋後,侯景儒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絡,雖然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尋找黨組織,但無濟於事,無奈之下,侯景儒只能投奔黃埔同學尋求生存之道。
回到國民黨軍隊的侯景儒很快就在軍隊中脫穎而出,因為他是蔣介石的黃埔血統,能力出眾,所以他很快就得到了提拔。
當時,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國,中國的土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
在抗日戰場上,侯景儒依舊表現出色,率部參加台兒莊會戰等戰役,提公升民族威望。
解放戰爭期間,他被調任第92軍司令員,後晉公升為第17軍司令員,並重新與我黨取得聯絡。
194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切斷了天津與塘沽的聯絡,解放軍攻克天津後,下乙個目標就是塘沽,此時國民黨軍隊已經接到天津被攻占的訊息,正準備乘船逃離塘沽。
侯靖此時已經接到***的指示,於是帶著塘沽守軍乘船南逃往上海,到達上海後,侯景儒手裡只剩下不到三千人,於是就和時任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員的廖云澤商量起義之事。
然而,由於事情運作不善,最終沒有成功,蔣介石同時被調到第十七兵團的殘餘部隊跟隨唐恩伯前往惠州,無奈之下,侯景儒只能率部前往惠州。
1949年5月,侯景儒率第318師撤退到福建馬尾一帶,駐紮在福建附近。
但事情就是這麼不幸,就在起義準備工作完成之前,第十七兵團被撤銷,侯景儒被調任華東軍教團團長,侯景儒一怒之下前往香港,與黨組織重新建立聯絡。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進攻福建,在侯靜如的安排下,第318師終於實現了戰場起義,無論如何都歸於人民。
侯景儒的一生比較坎坷驚險,早年參加過大革命和工人武裝起義,也經歷過上海的白色恐怖時代,負傷從事地下鬥爭,也曾在抗日戰場上打過血戰,最後回到了黨組織的懷抱。
可以說,他一生都在思光,年輕時為了救國,申請黃埔遠征參加北伐,再參加南昌起義和抗日戰爭,從未忘記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身份。
在平津,侯景儒策劃了第92軍的戰場起義,在福州,侯景儒策劃了第17兵團殘餘部隊的戰場起義,證明他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而不是自己個人的命運和前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侯景儒依舊沒有坐以待斃,在他的帶領下正式成立了黃埔校友會,一批“黃埔同學”不僅是黃埔精神的傳承,更是海峽進步的重要力量。
在我們黨的高階幹部中,也有不少黃埔人,他們在戰爭年代與同學、老師、學生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依靠這一點,對兩岸關係的進步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