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怎麼可能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2月24日(農曆正月初十五)9時15分,“吉龍獻蕊”2024濟南元宵節傳統舞蹈表演將在濟南文化中心群興廣場舉行。 整個活動將通過線上直播和直播同步呈現,讓您在一曲歌舞中感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東方生活美學。
現場,濟南10個傳統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如老石溝鑼鼓隊、興隆舞龍、西章繡球花燈、四蟹燈、邦谷陽歌、濟陽鼓陽歌、東家傘棒鼓勵、嘉穀通、上河鼓陽歌、花鞭鼓勵等,將為您帶來一場精彩的藝術盛宴。
老石溝鑼鼓,是一種起源於濟南老石溝村古代祈雨儀式的表演,一般有9個鼓、5個鑼、5個鈸、2個鈸、2個鈸,由21名表演者組成,代表歌曲為《九龍翻身》。 《九龍翻身》整首歌由慢到急,由低到高,粗獷而大膽,鏗鏘有力,呈現出吞山吞水的趨勢,當鼓聲隆隆,如萬馬奔騰,使人大受鼓舞,生出萬千的傲氣。
星隆舞龍也有一種獨特的魅力,翩翩起舞,氣勢磅礴,激情澎湃。 龍燈的姿態在追我,來回擺動,左右盤旋,具有大起伏的特點。 尤其在夜間表演時,燭光從龍身上透露出龍節上的花紋,再加上舞者們的默契配合,剛柔結合,栩栩如生,猶如人們想象中的真龍。
西章繡球花是濟南的一種本土民間舞蹈,流傳於濟南市吳家寶辦事處西張家莊地區。 村民們將竹條編織成圓形、方形等各種形狀,塗上鮮豔的色彩,表演者各手拿著一盞燈,隨著鼓點左右搖擺,或原地移動,或在田野裡大步走來走去,或跳成破碎的步伐,或迅速轉身。 順治末年,“繡球燈”基本定型,康乾時代的發展達到頂峰,村民們以春節、元宵節為主。
在濟南市天橋區流傳的四盞蟹燈,作為一種民族服飾舞蹈,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2006年被濟南市人民宣布為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四蟹燈”表演以魚、龜、蝦、貽貝的造型為造型,以精湛的工藝和逼真的燈燈形象裝飾,營造出充滿活力的舞蹈造型。 表演中還有很多高難度動作,如鯉魚跳龍門、轉身跳躍、蹲下躺下、跪著吃飯等,詼諧有趣,充滿生機,深受喜愛。
此外,還有表達百姓豐收或節日歡快心情的東家傘棒鼓勵,源於勞動的邦谷洋歌,各種田間變化的花鞭鼓勵,動作豐富多樣的濟陽鼓陽歌,以及情感溫暖、表演幽默的嘉穀通。 各式非遺舞蹈齊聚一堂,只等你來欣賞!
據悉,本次活動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濟南文化中心(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濟南齊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縣區文化中心、濟南魯盛文化傳媒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