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動症診所,經常會遇到對學校感到厭倦的青少年。 比如小明初中成績很好,父親對他的成績也寄予厚望。 考上好高中後,小明雖然學習很努力,但成績遠不如初中,小明很氣餒,父親的指責打擊了孩子,於是他厭倦了學校。
另乙個學生是小紅,因為她在小學時就多次被語文老師當眾批評,進入初中後,小紅一進教室就會擔心被老師批評,嚴重到手腳顫抖,汗流浹背,不敢看老師。 也有一些學生討厭學校,因為他們經常在學校被其他同學嘲笑、嘲笑和調皮。
煞費苦心的家長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學校的無聊和問題。 家長們非常著急,擔心孩子會失去學習興趣,跟不上學習進度,甚至擔心自己再也不想上學了,未來就注定了。
在我們與這些家長合作的經驗中,我們總結了我們厭倦學校的四個原因,試圖幫助家長開啟一些想法。
抗拒上學,缺乏學習任務的動力,經常拖延和逃避。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青少年習慣了被“壓迫”,被動地完成作業,被動地完成課外作業,久而久之,完全學習讓老師和家長滿意,所以根本沒有學習的內在動力。
討厭與同齡人的人際交往。 在課堂上,一些厭倦了學校的青少年因為被同齡人對待不好,在學校幾乎沒有朋友而感到孤獨,所以為了避免與同學交往,他們寧願整天躲在家裡睡覺或玩遊戲,也不願與他人交往。
過度追求完美主義導致考試一到就不參加,心理壓力大,又怕考不好的結果,乾脆不讓自己有機會考試不及格。
情緒低落,缺乏意義感,導致每天睡不著覺,醒不來,也不想上學。 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與強大的網路世界形成鮮明對比,很多青少年也有叛逆情緒,認為學習枯燥乏味,乾脆不想上學。
無論如何,學校的無聊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們可能會感到沮喪和沮喪,並感到自卑和焦慮。 這種心理負擔會進一步抑制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形成惡性迴圈。
面對這些問題,家庭心理教育成為解決校園無聊問題的關鍵。 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開放和尊重的對話,通過理解、支援和激勵,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建立健康的學習習慣。
首先,父母應該與孩子進行開誠布公和尊重的對話,了解他們厭惡學校的原因和他們面臨的困難。 家長應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和困惑,並及時將自己的擔憂傳達給孩子。 說話時盡量少一些批評和指責,多用一些理解和鼓勵,看看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做得好的地方。
其次,家長可以創造乙個積極的學習環境。 提供乙個安靜、整潔、舒適的學習空間,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學習工具和資源。
例如,引入多樣化的學習材料、遊戲化的學習方法、互動學習活動等,使學習過程更加有趣和具有挑戰性。 鼓勵孩子參加學習小組、課外活動和興趣班,以培養他們的溝通技巧和團隊合作精神。
家長也應充分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風格。 尊重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偏好,避免過度的比較和期望。 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讓他們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同時,鼓勵孩子們面對困難和挑戰,並教導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維策略。
最後,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說一百遍總比親自做一次要好。 如果父母熱愛學習,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讓孩子看到學習對你的重要性和價值。 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成就,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積極探索和發現。
綜上所述,家庭心理教育在克服學校無聊、培養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動機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通過理解、支援和激勵,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健康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