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南京舉行考試,誰也沒想到,名單公布後,掀起了一場大風波,徹底反對南方人和北方人。
名單公布後,同學們發現,不僅考試前三名都是南方人,而且錄取的51人都是南方人,這才叫南方人。
北方學生徹底怒火中燒,聯名直接寫信告主考官劉三武偏袒南方人。
70歲的朱元璋得知情況後,立即派人核實,結果沒有問題。 北方的學子們自然是不滿的,朱元璋只好對付相關的**,還斬殺了兩位冠軍。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5月,朱元璋宣布重新進行考試,這一次朱元璋親自閱卷,將61個名額全部分給了北方的學生。
三個月的南北大潭事件告一段落,而這次事件,正是朱元璋為了安撫北方,擴大統治基礎而發生的事件。
為什麼會這樣?
出現南北名單的原因
明朝南北名錄反映了明朝南北文化差異的乙個極端案例,而南北之爭,其實就是南北之爭,最終引發了朝廷之上的南北之爭。
這已經不是該地區歷史上第一次黑了,北宋的趙匡胤長期打壓南方學生,甚至在議事廳立碑“南方人不准坐此堂”。
**來自北方一直佔據著丞相的位置,直到江西人王勤若當上了丞相,整個統治才被打破。
事實上,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與中國歷史上的幾次南遷有關。
中國起源於北方,在三國時代之前是國家的中心,而南方只是一片荒野。
金永嘉之亂後,大批人南遷,帶來了人口、文化和先進技術,南方開始發展。
北宋京康之亂期間,人口再次南遷,南宋經濟發展超過北方,成為國家的經濟重心。
有了錢,北方的大家族南遷,南方文化也發展起來,到了明朝,朱元璋把都城定在了南京,國心也搬到了南方。
北方自靖康之亂以來,戰事屢戰屢,明初,山東、河南等地成為荒蕪無人區的無人區。 這樣,讀者就少了,水平也降低了。
另一方面,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學者眾多,水平也越來越高。 在科舉考試中,優勢越來越明顯。
在明朝的洪武王朝,南方的科舉考試數量要多得多,遠遠多於北方。 直到洪武三十年,北方學生才被消滅。
朱元璋為什麼要這樣做
明朝雖然被趕出了中原,但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北方進行了十次大規模的入侵和進攻。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羽率領15萬大軍,在月海之戰中擊敗了北元王朝的最後一支主力,而“元”才不存在。
明朝偏袒南方,北境戰事多,朱元璋因為北方控制不力,非常在乎北方人民的心。
明元勢力處於複雜的拉鋸戰形勢中,要想俘獲北方人民的心,就必須抓住讀者的心。 明朝初期,仍有許多學者忠於元朝,不願向“長江以南、北方”的明朝投降。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恢復了三年一次的科舉制度,最關心的是皇帝朱元璋,俘獲北方的士大夫和民心。
主考官劉三武、張信等人雖然來自南方,但在考試中也遵循公平原則,沒有徇私舞弊,但是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不了解柔北皇帝的“大計”。
朱元璋懊惱於大臣們破壞了他的計畫,於是他用簡單粗暴的辦法解決了南北名單事件引起的北方候選人不滿的問題。
南北名單事件可以看作是朱元璋用來奪取北方人心、打壓南方部族、剷除反對派勢力、實施文化**的手段。
大臣和學生只看到考試的公平性,皇帝想的不止於此,與北元作戰,安撫百姓心,穩定北方,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偉大計畫。
朱元璋直接殺了兩位冠軍和幾名主考官,平息了北方考生的怒火,使南方榜單上考生的成績全部無效。
85歲的考官劉三武是湖南人,年紀太大,被送往邊境。
南方的候選人真的是被冤枉了,尤其是兩位冠軍,他們都是受害者。
據《明清金石銘文銘文索引》統計,朱元璋年間,南方晉士總人數的71%出生。
南北分治制度的實施標誌著權力開始讓位於以地主和官僚為代表的地方權力。
朱元璋用兩位冠軍的鮮血換來了北方文化的復興,北方書生得到了安撫,南北榜案的遺留問題沒有消失。
明朝南北卷
洪熙元年(1425年),內閣學者楊士奇提出了“南六分北北”的南北表思路,明仁宗接受了這一建議,但登基十個月後就去世了,未能落實。
在“南方”和“北方”這兩個詞中,如果你拿100人,那麼南方有60人,北方有40人仁宗道:“是。 前幾年,北區沒有合格的人,所以懶惰成為一種趨勢。 《明史編年史》卷28。
玄德二年(1427年),明玄宗的朱佔基終於實行了南北分卷制。
朱啟玉景泰五年(1454年),明朝終於將南北捲製詳細劃分為南、中、北捲製。 錄取百分比為 % 和 10%。
為了維護南部和中部地區考試的公平性,如果發現是考試移民,將從名單中刪除。
在這種制度下,北方的文化教育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的促進。 明朝大大增強了北方地區人民的號召力。
順治年間,他仍然繼承了明朝的南北捲製,直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捲製終於被廢除,實行省立考制。
從統一和穩定的角度來看,南北邦是保證明朝兩都、十三省的士大夫相對平等進入統治集團的好方法。
明朝南北名單使區域派系的出現,為未來的黨爭提供了溫床。
附言
今天的高考,還刻著南北榜的痕跡,這是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果。
後人用統計方法解釋南北榜的舞弊問題,南方確實存在舞弊的概率。
不管怎麼說,南北榜都是神仙奮鬥、凡人受苦、普通書生經歷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