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星期四,我父親被安排進行手術,他病房裡的三個病人也都要接受手術,據說全天總共安排了9個單位。 而76號床的老爺子,這已經是第三次做這種手術了,他有經驗,告訴大家,很簡單,不要緊張,半小時就做好了,手術是半麻醉的,人很清醒,醫生在做手術的過程中會跟你說話, 也就是說,走出手術室最好閉上眼睛,否則會讓人感到頭暈,想吐。
這是省中醫院的介入科室,就是對腫瘤進行介入**,簡單來說,就是栓塞流向病灶的動脈血,同時放置化療藥物來抑制或殺死癌細胞。 肺癌77張床位,胃癌76張床位,父親因胃癌而患上轉移性肝癌。
這是一種在成像的幫助下進行的微創手術,在身體表面只留下乙個小於兩公釐的針孔,一根非常細的線從大腿底部的動脈管穿透到病灶處的供血部位進行栓塞。
醫生說,這種手術一般要做2、3次才能見效——難怪76號床的老人已經是老運動員了,手術後乙個月內一般需要4、6次才能來複查和再手術。 患者在手術完成後八小時內不能動彈,這是為了防止動脈管的傷口被解開,即使是最小的針頭也需要時間才能癒合。
例如,醫生除了詳細告訴我們這次手術的原理和過程外,還告知了我們手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許多風險和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並且還在特定的談話室中進行,對整個過程進行**監控和記錄,如果我們同意手術, 我們將簽字確認,這是基本程式。
76床的老人比父親小五歲,家在洛川,聽說他當初當老師,後來進了**系,當了公務員。 他是醫院的常客,這些天一直在照顧他的大女兒(上次是小女兒)。 剛到的時候,我想知道為什麼浴室裡有電飯煲、水壺和其他廚房用具,原來有時我的女兒會給她的老父親煮粥。 聽說她出院後用過的物品都存放在附近,包括她晚上用來陪她的簡易床和被子。
因為只見了女兒幾天,我還以為老爺子沒有兒子呢,其實聽說他比我大一歲,但據老爺子說,他來了,只會看門口,一言不發,這是老爺子最大的心臟病, 所以看到我和哥哥輪流在這裡照顧父親,他很羨慕。我開玩笑說,看來你是重男輕女,女兒也不一樣。
我當然知道,其實老爺子這樣想是很正常的,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還是有兒女區別的,這並不奇怪,好像沒有人能免於庸俗,兒子不在身邊,總覺得自己不生氣, 而我的女兒已經結婚了,就像別人的家人一樣。兒子不好,女兒要接替,父親心裡會覺得不開心,好像虧欠了孩子一樣。
但話雖如此,在養育孩子的具體過程中,父母很少被男女分開,畢竟手掌和手背都是肉。 就算有女兒,也可以再生乙個兒子,或者想要乙個兒子,可以繼承家族企業,傳承家族血統等等,幾個孩子並不是同等的愛和重視。 當我長大後,社會被嚴格劃分為內部和外部差異。
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句話說,世上沒有完美,有好,沒有二,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只要有人在身邊,就該知足快樂,不用羨慕別人,人生的遺憾和缺點在所難免。 再說了,女兒是來給他洗衣服做飯的,她細心照顧他,為什麼非要做兒子。
至於今天的手術,我們不必太擔心,那些意外的風險和危險應該比生活中患癌症的幾率還要小,要看術後的情況,病情是否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即使沒有惡化和變得更加嚴重,也足以延長人的生命, 這樣父親就可以多堅持幾天。
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醫學可能無能為力,它只能幫助、改善或延緩效果,而這其實就是它存在的價值和使命。 這就足夠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活得更久一點,並在此基礎上,活得更舒適、更快樂。
2024.2.1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