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政治博弈日趨激烈,近期備受矚目的“德克薩斯州危機”,被認為是共和黨為貶低拜登而設下的陷阱**。 共和黨的險惡用心,旨在繼續損害拜登**的聲望和支援率,增加他的政治壓力。 儘管拜登出台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但收效甚微。 在高壓下,拜登出人意料地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2月6日,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確認白宮亞洲事務高階助理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為副國務卿,並晉公升為“二號外交官”,凸顯了拜登調整對華政策的意圖。 坎貝爾被譽為“印太沙皇”,他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主要原因是他對美國印太政策的巨大影響。
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的晉公升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他不僅參與了拜登印太政策的制定,還領導了歐巴馬的“轉向亞太戰略”和美英澳之間的AUKUS軍事同盟協議。 坎貝爾被譽為“亞洲問題專家”或“印太沙皇”,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坎貝爾雖然精通中國,但他不是乙個友好的人。 正是由於對中美關係的深刻理解,坎貝爾早在2016年就向美國國會和白宮建議,在印太地區形成乙個專門遏制中國的“小圈子”,並通過加強印度、越南等新盟友的合作,深化日本等傳統盟友的合作, 南韓、澳大利亞等國,以築起遏制中國發展的封鎖圈,從而遏制中國的崛起。在坎貝爾看來,中國不是美國最大的夥伴,而是威脅和挑戰者。 他認為,中美關係的加深完全源於中國試圖挑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導致雙方關係惡化。 坎貝爾的霸權思想和對中國的傲慢和偏見言論表明,美國對自己的立場過於自信,忽視了國際實際格局的變化。
坎貝爾的言論凸顯了美國傳統的霸權意識和強權政策,顯示了美國對中國的傲慢和偏見。 或許很多美國高層領導人還想當然地認為,美國還是唯一的超級大國,還沉溺於90年代的“孤軍奮戰”時期。 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的綜合國力逐漸下降,自身危機不斷加劇,處於難以承受的境地。 這意味著美國霸權的衰落遲早是事實。 隨著美國內外麻煩不斷加劇,拜登本應尋求中國的支援,渡過難關。 然而,坎貝爾關於“美中關係的本質是競爭關係”的表述,再次破壞了中美關係,剝奪了合作的基礎。 此前,拜登顯然傾向於與中國密切合作,但坎貝爾上台後,有跡象表明政策將發生轉變,競爭對抗將成為中美關係的主旋律。 這將對全球政治、經濟和安全局勢產生巨大影響,並將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
在全球政治格局面臨巨大變化之際,中美關係正經受嚴峻考驗。 美中合作與競爭是相互交織的,雙方需要共同努力,找到前進的道路。 在國際關係中,狹隘的霸權主義思想和強權政策只會加劇矛盾,根本問題解決不了。 只有以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方式處理國家間關係,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與發展。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任何國家都不能孤軍奮戰,合作共贏才是正確的選擇。 希望中美兩國超越意識形態分歧,摒棄對抗心態,共同構建和平穩定的國際秩序,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