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駛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登口縣境內,一路向西穿過烏蘭布和廣袤的沙漠沙海,向東約10公里就是著名的黃河“幾彎”——生態治理戰,這裡已經全面展開。 車窗外,藍色的光伏板整齊地排列在起伏的沙地上,遠遠看就像是一片沙海中的“藍海”。
記者走訪了黃河“紫子彎”地區的烏蘭埠沙漠,發現隨著光伏防砂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昔日風沙肆虐的中國第八大沙漠正在建設生態光伏基地,車載發電、板下種植的方式正逐步將沙海變成“藍海”和綠洲。
我們的電站是乙個光伏砂治理專案。 當記者走進其中一片“藍海”時,國家電力投資總公司登口控砂工程光伏電站主任範亮表示,光伏防砂是指通過太陽能光伏板發電,在光伏板下種植防砂廠,利用光伏板遮擋陽光, 減少地表水分蒸發,助力地表植被恢復,從而達到發電和減少荒漠化和陸地荒漠化的雙重效果。
內蒙古登口縣烏蘭布河沙漠光伏沙漠防治基地(圖源: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我們身邊的幼苗是2023年種下的,長大後會成為防治荒漠化的“好幫手”。 “範亮說。 記者看到,在光伏板下,沙地上的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一排排的薩克森秧苗在寒冷的春季頑強地迎接春天的到來。
烏蘭埠和沙漠是中國最荒漠化的地區之一,其中426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登口縣分布9萬畝,約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7%。
沙漠地區缺水和沙風,使許多植物難以生存。 為此,登口縣一直在積極探索適合光伏控砂的工廠。 “多年來,我們與中國林業科學院荒漠林業實驗中心合作開展篩查工作。 登口縣防沙局副局長韓英蓮表示,2018年以來,一些光伏防砂專案嘗試在板下種植金銀花,但由於該植物需水量比較大,冬季難以抵禦低溫,成活率一直不高, 所以它別無選擇,只能放棄。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登口縣在光伏板下探索了具有固沙效果、適合荒漠生態環境的坤香、藜麥等種植植物。 種植後,發現植物的生長較好。 而且,經過3年的種植試驗,藜麥也成功接種了“沙漠人參”肉蓯蓉,每畝種植效益約6000元,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引導光伏防砂企業種植薩克森、藜麥等固砂廠,未來這些防砂廠的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韓英蓮說。
內蒙古登口縣烏蘭布河沙漠光伏沙漠防治基地(圖源: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在光伏防治荒漠化實踐中,我們也不斷探索和總結了不少經驗。 範亮指著一塊光伏板說:“在光伏元件的布置上,我們抬高光伏陣列,增加陣列間距,光伏板的間距可以達到12公尺,留出足夠的空間供防砂廠生長,利用光伏元件遮蔽植被,減少蒸發。 同時,植被的生長也抑制了粉塵,減少了對發電的影響,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
韓英蓮介紹,目前,登口縣已建成光伏裝機容量162萬千瓦,面積近4。60000畝,完成植株式會社穿梭車、四翼藜麥、卡拉迦納等光伏板間生態治理810,000英畝。
登口縣正在探索形成“車載發電、板下種植、防沙土改、鄉村振興”四位一體的迴圈產業發展模式,綠色能源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鄧口縣委書記劉向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