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唐靜.
編輯丨周燕燕.
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落實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系統回顧過去一年的政策和成果,全面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闡述了下一階段的政策定位和重點安排。 整體來看,未來央行仍有望保持強有力的政策支援,為經濟復甦提供支撐。 據記者梳理採訪,《報告》主要釋放了以下八大重訊號:
1.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和資金數額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相適應,保持在最高水平
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主要思路中,報告遵循了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水平相匹配”。
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訴記者,與以往“保持貨幣金額增長率和社會融資規模基本匹配名義經濟增速”不同,這一表述清晰地反映了經濟增長和經濟水平,同時也考慮了預期因素,有利於經濟和價格目標的統籌規劃。 而且匹配錨點更清晰,可以更好地引導和穩定預期。具體來說,“匹配”的內涵可以從三個角度合理把握
一是“匹配”並不意味著“完全相等”。。社會融資規模和M2增速取決於巨集觀經濟形勢和調控的需要,當經濟動能減弱時,適當高於名義經濟增長率,而當經濟過熱時,差距縮小甚至更低,這就是逆週期調整的需要。
二是“匹配”要長延期,跨週期。匹配是乙個中長期的概念,不是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 近兩年,金融資料持續領跑經濟資料,隨著巨集觀經濟復甦的好轉,經濟與金融增速的差距有望逐步縮小。
三是要更多地從貸款的累計增量來判斷金融扶持的力度。單月增量易受基數、季節規律、考核監督等多重因素影響,累計增量能更客觀、更全面地反映一段時間內的支撐力度。
2.合理把握債券和信貸兩大融資市場的關係
報告指出,要按照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要求,合理把握債券和信貸兩大融資市場之間的關係。 在債券方面,貨幣政策要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債券的順利發行; 按照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要求,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繼續推動企業信用債和金融債券市場的發展。 在信貸方面,圍繞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九項重點任務,支援金融機構積極挖掘信貸需求和專案儲備,保持貸款合理增長。
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要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金融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融資支援不僅限於信貸,債券等直接融資渠道其實比間接融資更有效率,都體現了金融體系對實體部門的支援
而且,在增強巨集觀政策導向一致性的引導下,當下的金融、產業等巨集觀政策效應將體現在**債券、公司債券、股權等的融資上,直接融資的發展也更適合科技創新和新動能,這將產生貨幣和信貸需求的良性替代, 而綜合調查也有利於避免對貨幣和金融狀況的誤解。
3.準確把握貨幣和信貸供求規律和新特點,為實體經濟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
* 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求規律和新特徵”,報告以專題專欄的形式對如何理解新規律、新特點以及今後如何應對進行了解釋。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正在加速,需要高質量的信貸。 一方面,新增動能貸款持續快速增長,比重穩步提公升。 2018年以來,普惠小微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增速持續高於所有貸款增速。 目前,我國各類再放貸工具已基本實現“五大條”覆蓋,將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合理融資需求。
另一方面,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傳統動能貸款增速放緩,佔比逐步下降。 過去幾年,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在中國每年20萬億元新增貸款中佔了很大比例。 隨著我國房地產開發模式的重大轉變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防範和化解,對這兩項貸款的需求明顯下降。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雖然整體增速可能低於以往,但實體經濟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公升
報告說,總體上要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求規律和新特點,合理評價金融支援力度,解決“看什麼”的問題。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不僅要看經濟增長,還要看財政支援。要多看利率下降的影響,社會融資成本穩步下降,說明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得到合理滿足; 要多看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財政支援,更好地反映財政資源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的程度; 要多看社會融資覆蓋直接融資的規模,或者觀察較長時期的累計增量和平衡增長率,以便更全面地看待貨幣和金融狀況。
4.利率自律機制堅持市場化方向,助力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降
利率自律機制堅持市場導向,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報告詳細介紹了過去十年利率自律機制的成功實踐。
一方面充分體現市場化特徵,以定價能力強的商業銀行為主導,通過行業自律協調,不斷提高整個銀行體系的定價能力,推動市場化環境下合理利率水平的形成。 2023年12月,新增企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75% 和 397%,比2019年LPR改革前低約1%6個百分點是統計開始以來的最低水平,在促進消費、穩定投資、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有效作用。
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已經暢通,國家和省級協調銜接,層層傳導,形成合力,對400萬億元以上存貸利率定價開展自律管理,助力央行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目前,利率自律機制成員約佔商業銀行總數的一半。
報告指出,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引導利率自律機制完善利率自律管理模式,完善市場化利率的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做出新的貢獻。
一是加強LPR的監督管理和考核,提高質量,為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步適度降低提供有力支撐。 引導會員單位根據市場利率變化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第二個是要督促銀行繼續完善存貸利率定價機制,堅持風險定價原則,切實理清信貸市場與債券市場、大銀行與中小銀行的利率關係。
第三個是建立健全自律面談通報機制,增強利率自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完善利率自律機制組織結構,促進高效履職。
5.圍繞“五大條”,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的引導作用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不斷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在搞好“五大條”、優化信貸結構方面邁出了好步。 報告顯示,到2023年底,普惠小微貸款扶持工具將累計支援普惠小微貸款增長33萬億元碳減排扶持工具帶動碳減排2億多噸,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支援5個試點省份60多個專案,科技創新、裝備改造專項再貸款4000多億元也持續發揮作用。 在多種工具的驅動下,2018年以來,普惠小微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增速持續高於所有貸款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信貸政策結構性引導效率”部分,報告增加了“綠色發展和能源轉型的總體信貸支援”和“加強對養老金行業的金融支援”。對應“五大文章”。。本報告的“行業分析”也選取了體現人文關懷的技術密集型機械行業和養老行業。
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此次調整充分體現了貨幣政策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和第一次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優化資本供給結構,為高質量發展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對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考,報告提出“落實各類現有專項再貸款工具,整合支援科技創新和數字金融的工具和方案”,聚焦重點,提公升政策效率,引導財政資源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同時,報告還提出,通過對部分到期貸款進行再投資,優化新貸款投資方向,推動市場化清算,提高現有貸款使用效率,從而更好地促進增量與存量相結合的信貸結構優化。
6.要完善債券市場法律制度,夯實企業信用債法律基礎
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主要思路”部分,報告還強調要不斷深化金融改革開放,重點是完善債券市場法律制度,夯實企業信用債法律基礎。 建立公開市場做市商與一級交易商的聯動機制,完善債券承銷、估值、做市等業務管理,提高債券市場的定價功能和市場穩健性。 推動場外債券業務拓展,提高個人、企業、中小金融機構通過場外渠道投資**債券的便利性和效率。
同時,加強貨幣市場巨集觀審慎管理,完善貨幣市場流動性監控機制。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繼續貫徹“零容忍”理念,加大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堅定不移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此外,我們將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和投資中的使用,深化外匯合作,開拓離岸人民幣市場。 開展跨境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提公升跨境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
7.加快建立和提公升中國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全損吸收能力
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主要思路》部分,報告還強調要積極審慎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並提到要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按時滿足額外監管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建立和改善其全損吸收能力,有效提高其風險抵禦能力。同時,進一步完善巨集觀審慎政策框架,提公升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能力,豐富巨集觀審慎政策工具箱。
報告還要求,積極推進重點地區、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改革。 引導金融機構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合理運用債務重組、置換等手段,支援地方融資平台化解債務風險。 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測分析。 推動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完善硬約束的早期整改機制。 推動盡快出台金融穩定法。 完善符合權利責任、激勵約束相適應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充分發揮存款保險專業風險處置功能,加強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防止金融風險積累擴散,牢牢守住無系統性風險底線。
8.我國沒有長期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的基礎
在《中國巨集觀經濟與金融展望》一欄,報告表示,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反彈向好,物價有望溫和回公升。 2023年第四季度以來,CPI同比持續執行負值區間,除了豬肉等食品高基數影響外,耐用品及服務增速也較弱**,核心CPI由08% 至 06%。通貨膨脹從根本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供需平衡,目前的低物價水平反映了經濟中有效需求的缺乏和總供求的不同步恢復。 未來,隨著基數效應逐漸減弱,商品和服務需求持續回暖,價格有望溫和上漲。 預計PPI下降也將繼續收斂。
報告指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正處於經濟復甦和產業轉型公升級的關鍵時期,供需狀況有望持續改善,貨幣狀況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長期通縮或通脹無依據。
sfc
編輯:李宇彤,實習生:趙鳳玲。
21 6月 推薦閱讀
超出預期! 央行發布了重磅炸彈。
突然宣布取消! 原因是“眾所周知的”。
主宰螢幕! 熱搜已經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