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大作家,幾乎人人都知道,但你可知他其實是大名鼎鼎的美食家?
蘇軾一生被降職三次,每次去流放地,蘇軾都能找到好吃的。
咱們就從五颱詩案說起,這次蘇軾被降職的地方是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到了這個地方之後,蘇軾發現這裡的豬肉很便宜,扔在地上幾乎沒有人要。
因為富人懶得吃豬肉,但窮人不擅長做飯。
蘇軾眼睛一亮,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他寫了一首豬肉頌歌,講解了豬肉的各種方法和竅門,比如“慢火少水,火夠了就美了”。 ”
在一系列的做法中,其中最有名的是東坡肉,當地人看到豬肉可以做得這麼好吃,立即開始效仿,這算是改善民生和糧食的壯舉。
除了豬肉,蘇軾還發現了一種好吃的東西,河豚。
艾蒿滿是短蘆葦芽,這是河豚想吃的時候。 ”
艾蒿長滿了岸邊,風景很美,但更重要的是,河豚是此刻最肥的。
雖然知道河豚的肝臟劇毒,但蘇軾還是很喜歡吃,感嘆為了吃河豚魚,值得死。
後來被降到惠州,蘇軾觀察到,煙瘴之地的經濟遠不如京城,但溫暖的氣候卻盛產荔枝等水果。
每天吃300顆荔枝,不要猶豫,做乙個嶺南人。 ”
蘇軾一看荔枝是咔噠一聲就做的,想著楊貴妃為了吃荔枝,非要千里迢迢運,蘇軾看著手中的荔枝,吃得越多越香。
第三次被降職,蘇軾來到海南,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蘇軾並沒有像曹操那樣大手寫《觀海》,而是低頭摸索著發現了牡蠣。
小的煮熟吃,大的烤,真的很新鮮。
蘇軾還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恐怕北君子聽說了,會努力為東坡辦,求海南(折),分享我的美貌。 ”
意思是兒子,咱們吃牡蠣吧,別告訴京城的人,萬一他們知道了,乞求流放到海南搶劫我怎麼辦。
不得不說,我們蘇大慈人的心態還真不錯,流放居然被他當成了一次郊遊,或許這種心態能支撐他在困境中一次次抬起頭來。
就像他在這句話裡寫的,“竹杖和鞋子比馬輕,誰怕,一團煙雨就生了。 ”
生活中的默默無聞終將過去,當你抬起頭來,又是陽光明媚的好日子。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