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明.
1月30日,廣東某學生家長投訴,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居然包含乙份詳細的家庭經濟狀況問卷。 該問卷要求學生填寫財務詳細資訊,例如父母的工資、抵押貸款、汽車、食品和日常消耗品。 家長們疑惑道:“是作業還是家庭背景調查? (北京**,1月31日。
明明是孩子的寒假作業,卻需要你填寫父母工資、房貸還款、車費、伙食費、日用消耗品等財務明細。 類似的舉動並不少見。 早些年,在一些幼稚園、小學、中學,家長也被要求填寫相關資料。 後期發展必然會因為“財富”而成為教學的參考。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教育已經變成了一場“打父母”的遊戲。 就教育而言,這也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本意,必須高度重視。
教育的定義很多,但古今中外都沒有說教育應該因為“錢”而教,要打聽孩子的家庭狀況,了解父母的經濟實力。 這些與教育完全無關的內容,卻大張旗鼓地出現在寒假作業中,讓人心生疑慮。
不打聽孩子家庭的收支情況,不僅是常識,也是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 家長收入和家庭收支私密,學校以寒假作業的名義收集相關資訊,涉嫌侵犯家長私隱。 此外,教育部辦公廳專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普通中小學招生和招生情況的通知》也規定,“嚴禁收集學生家長的職位和收入資訊”。 遺憾的是,儘管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但仍有一些學校視而不見,這種公然侵犯學生家庭權益的行為必須得到有效遏制。
抑制詢問學生家庭狀況的衝動是教育公平的保障。 無論孩子的家庭是富人還是窮人,在接受教育方面都是平等的。 在學校教育工作者眼中,他們只有乙個身份,那就是“學生”。 這種常識應該得到充分尊重。 對於家長來說,面對學校這種粗魯無理的行為,他們應該放心地拒絕,積極投訴,維護自己的權利,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所有孩子的保護。 對於教育部門來說,要固己守,保持零容忍,嚴肅處理學校超底線收集學生家庭資訊的行為。
詢問學生的家庭收支與教育無關,教育應該有邊界感。 各方應積極達成共識,保持教育的純潔和公平。
歡迎投稿]《長沙晚報》** 徵稿、討論時事、評論社會永珍。攪渾提純潔,篤正驅邪。 根據成績發表,優秀稿件獲得報酬。 投稿郵箱:cswbpl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