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將實現5預計2%的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30%以上,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 經濟復甦的步伐具有波浪式發展和曲折發展的特點。 物價持續下跌,反映出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穩增長政策未來仍將發力。
廖宗奎.
2023年經濟已經圓滿結束。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全年和四季度經濟資料,初步測算顯示,全年GDP為1260582億元,按不變**計算,比上年增長52%。分行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加4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按季計算,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第二季度增長6%3%,上漲 49%,上漲 52%。
經濟整體復甦向好,2023年GDP(不變**)同比增長5%2%。年初設定的5%左右的目標已經順利實現。 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從GDP環比增速來看,呈現前高中低、後穩的趨勢。
2023年經濟也呈現出諸多結構性亮點,體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失業率持續下降,居民收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長增速,表明經濟復甦意識增強; 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新業態不斷完善,新模式加速培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動能轉換公升級; 服務業快速復甦,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化,發展模式進一步轉變。
復甦有起有落
2023年,經濟將實現52%的增長並不容易。 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康毅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的那樣:“2023年,世界經濟將處於低迷狀態,國際格局將錯綜複雜,地緣政治衝突將頻繁發生,外部環境將更加複雜、嚴峻和不確定。 我國存在許多週期性和結構性矛盾,自然災害頻發。 在如此複雜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發展成果,更是值得稱道。 ”
當然,經濟復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傷痕效應”、房地產週期的低迷、全球經濟放緩,2023年的經濟復甦是乙個波瀾迭起、曲折前進的過程。
由於基數的干擾,使用環比資料或兩年平均同比增長率是對經濟變化的更準確描述。 經季節性調整後,2023年四個季度的GDP環比增長率為5% 和 10%,呈現前高、中低、後穩的趨勢。
2023年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疫情大緩解後,前期被壓抑的需求在短期內集中釋放,消費和投資呈現大幅上行熱潮,GDP增速為21%,如果年化利率等於 84%的高增長。 此前相對低迷的房地產銷售也出現了“小春”,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0筆6萬億元,同比增長27%,M2和社會金融增速也明顯回公升。 這一系列的回公升提振了市場信心,上證綜指從2022年10月底的2900點左右公升至2023年5月初的3400點左右。
二季度,經過短暫的需求“激情”釋放後,熱度回歸平靜,經濟增長勢頭回落。 疫情衝擊後,不少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需要一段時間的“癒合”才能產生“疤痕效應”,導致投資和消費增速大幅下滑。 此外,歐美大幅加息下的全球經濟放緩也開始拖累出口。 二季度GDP增速為06%,年化利率為24%明顯低於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水平。 市場對經濟復甦力度擔憂,上證綜指在6月中旬從高點回落至3150點左右。
面對經濟動能放緩,三季度及時出台一系列巨集觀政策,加快發行和使用專項債券,房地產穩定政策也迅速出台,央行也實施了存款準備金、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 三季度經濟增長勢頭回公升。本地生產總值按季增長15%,年化率為6%。 密集政策期,市場信心再次提振,截至2023年7月底,上證綜指重回3300點。
受低基數影響,四季度所有經濟資料同比增速有所上公升,但環比動能略有放緩。 2023年10-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低於50%的枯萎線,第四季度GDP環比增速為1%,年化率約為4%,較第三季度有所放緩。 房地產市場低迷持續拖累經濟,政策重點逐步轉移至2024年,也導致2023年第四季度政策實施略有不足。 市場情緒再次轉為悲觀,上證綜指繼續下跌,1月中旬跌至2760點。
申萬巨集源**認為,2023年第四季度經濟表現低於預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1)第二產業增速低於月度工業增加值資料,或因生產低於指定規模的較弱。庫存拖累第四季度GDP增長為-09個百分點,這也驗證了規模以下的工業生產是弱勢的。 (2)第三產業在生產方式中的增速和支出方式中最終消費貢獻的減弱反映了服務消費的減弱影響。 除商品消費疲軟外,服務消費在三季度脈搏過後也呈現四季度回落趨勢,反映出在城鎮勞動力參與率增速最快的時期過去後,服務消費開始出現疲軟跡象。
從需求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對經濟的支撐明顯,而投資出口的低迷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經濟。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商品和服務淨出口將分別帶動2023年的經濟增長5、-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11.4%。與2022年相比,資本形成和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下降。
結構亮點突出
2023年經濟也呈現出諸多結構性亮點,體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
失業率持續下降,家庭收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長速度,說明經濟復甦意識增強。 2023年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 下降 04個百分點。 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和實際增長率為63% 和 61%,均高於46% 和 52%。政策側民生支援力度加大,社會救助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現金政策性補貼惠農轉移支付增加103%。
經濟新動能明顯增強。 隨著新興產業的快速增長、新業態的不斷完善、新模式培育的加快、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動能轉換的公升級,經濟發展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激發。 2023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將增長10%3%,快於所有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 2023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將增加68%,比指定規模以上行業的增速快2倍2個百分點,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發電機組(發電裝置)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公升級商品的銷售增長迅速。
服務業快速復甦,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達到54%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2023年,住宿餐飲、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增加值將分別增加9%。
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化,發展模式進一步轉變。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增加02個百分點。 到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將佔發電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歷史性地超過火電。 綠色低碳產品的產量也在快速增長。 2023年,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30%3%,產銷均居世界第一;電動乘用車出口增長67輛1%。
經濟的邊際變化
從2023年12月經濟邊際變化來看,呈現出生產強勁、消費穩定、投資疲軟的結構性特徵。
2023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加6個8%,增加02個百分點。 環比增速為052%, 下降 035個百分點。 11月至12月平均環比增幅約為07%,明顯好於前三季度的水平。 從產能利用率來看,反映產能利用情況,2023年四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將6% 和 759%,呈逐季上公升趨勢。
2023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4%,下降 27個百分點,但這更多的是基數效應。 環比增長042%,增加033個百分點,是自8月以來最好的環比。
華金**指出,消費復甦呈現三個結構性特徵:一是大眾消費增長趨勢在2023年三季度達到復甦峰值後略有降溫,但仍是12月消費增長的主要貢獻者**,而以大眾消費為主的餐飲業, 一直保持著穩定和高的驅動作用;二是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代表的限額以上商品和可選商品消費適度改善,12月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平均增長23%, 上公升 09個百分點,增速仍不高; 三是服務業零售額增速在低基數下繼續小幅回公升,2023年累計同比增長200%, 向上 05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消費作為疫情後消費復甦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將在整個2023年發揮帶動作用。
2023年1-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 由於2022年基數較低,投資力度偏弱,從環比情況也可以明顯看出。 12月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幅僅為009%,10-12月月均增速僅為013%。
由於經濟復甦的曲折性,企業難以判斷經濟復甦的力度和可持續性,再加上“疤痕效應”對資產負債表造成的損害,企業在投資行為上非常謹慎。 雖然名義利率持續下降,但實際利率(不包括通貨膨脹的利率水平)由於**也在下降而上公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的投資行為。
從結構性來看,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導致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對整體投資形成了較大拖累。 2023年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6%,已連續兩年下降近10%,2023年房地產增加值(不變**)同比下降1倍3%,這也是連續兩年負增長。 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5%。申萬巨集源**認為,雖然目前房地產需求側政策持續加大,但銷售仍然清淡,一方面,由於房價下行的預期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房地產供給側風險導致居民對期房交付的擔憂,對期房的購買相對謹慎。
低價反映需求不足
通常關注的GDP主要是以不變**計算的GDP,但實際上,名義GDP與企業利潤和家庭收入的聯絡更緊密,因為利潤和工資反映在當前價格中。 名義值和實際值之間的差異將導致巨集觀和微觀感知的差異。
2023年,GDP(不變價格)將增長52%,但名義GDP僅增長4%6%,GDP平減指數同比約為-05%。2023年第四季度,雖然GDP(不變價格)增長了52%,由於 GDP 平減指數同比下降 1%4%,名義GDP同比增速僅為37%。2023年,全國消費者消費指數(CPI)上公升02%,低於3%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也明顯低於2013年至2022年2%的CPI平均增速。 從月度來看,除2023年1月外,其餘月份CPI同比增速均不足1%,2023年10月至12月將連續三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
天豐**認為,不變價格的GDP增速與當前物價增速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微觀感知與巨集觀資料的背離。 依靠降價,工業企業收入雖然保持弱正增長,但1-11月累計利潤同比-44%,該行業“增加了收入,但利潤卻沒有增加”。
*是供求關係影響的結果。 本輪持續下跌,是供過於求還是供不應求是主要矛盾?
長江首席經濟學家吳歌認為,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以工業產品為代表的衰退,並不是前期政策刺激過度導致產能過剩。 過去幾年,我國逆週期調控相對審慎,很多傳統行業都經歷了供給側改革,整體產能擴張非常有限。 當前持續下滑的背後,更多的體現在總需求不足。
吳歌指出,國際經驗表明,在房地產市場大幅調整的時期,各國逆週期政策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無論是財政還是貨幣,以彌補總需求的缺口。 然而,政策的力度是決定其能否盡快擺脫低迷的關鍵。 而在節奏方面,如果你能走在經濟變化的前面,你就可以事半功倍。鑑於本輪PPI調整時間較長,可能需要總需求強勢擴張,才能真正擺脫低位。
從歷史上看,中國也曾多次遇到低通脹困難,例如1998年、2009年和2015年。 在此期間,實施了多管齊下的巨集觀經濟政策,從寬鬆的貨幣政策到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相關的供給側改革。
目前,低價已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關注,預計提振有效需求和價格的政策將很快出台。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2023年第四季度例會上指出,要“推動低價回公升,將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康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運營水平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 “*高度重視需求不足問題,**經濟工作會議在規劃2024年經濟工作時明確強調,要著力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