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4年1月的金融統計報告。 資料顯示,新增人民幣貸款為49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2億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保持同比增長,說明銀行資產負債表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援相對穩定。
新增人民幣貸款超出預期央行公布的資料顯示,1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為247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 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為2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4%。人民幣貸款增加492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億元。分行業,家庭貸款增加980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52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272億元; 企業(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8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31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9733億元; 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49億元。 1月末,外幣貸款餘額6,677億美元,同比下降10.0%7%。1月份外幣貸款增加113億美元,按年增加55億美元。 據《泰晤士報》報道,此前,市場機構1月平均新增貸款4筆左右7萬億元,實際貸款資料超出市場預期。業內人士指出,1月份貸款增速高於市場預期,反映實體經濟活力增強,企業投資生產提前布局,助力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更好的財務資料也可以繼續提振信心並提高社會期望。 貸款的穩步增長,體現了信貸穩步伐的要求。 多重因素導致M2增速下降
1月底,廣義貨幣(M2)餘額為29763萬億元,同比增長87%。狹義貨幣(m1)的餘額為6942萬億元,同比增長59%。流通貨幣 (m0) 餘額 1214萬億元,同比增長59%。當月現金淨注入7954億元。 據中國《**報》專家分析,當月M2增速下降,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分階段擾動的特徵更為明顯。 首先,從短期擾動因素來看,財政支出一般會在春節前達到峰值,財政支出的增加將導致M2加速增長。 去年春節在1月,今年春節在2月,財政支出錯位1-2月,將導致M2增速1月下降,2月反彈。 粗略估計,財政因素對今年1月M2回撥的影響為0大約7個百分點。 其次,從長期趨勢來看,貨幣政策加大了逆週期調整力度,M2增速在去年2月也達到了近13%的高點。 第三,從金融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看,減少金融體系中的資本閒置和套利,增加企業和居民購債,促進直接融資發展,也將產生一些良性的貸款替代,降低M2的增長率。 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保持穩定社會融資規模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乙個比較全面的指標。 資料顯示,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84家29萬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與上月持平。 1 月份的增量為 650萬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5061億元。 從結構上看,1月份人民幣對實體經濟貸款增加4筆84萬億元,同比減少913億元; 實體經濟外幣貸款增加989億元,同比增長1120億元; 委託貸款減少359億元,同比減少943億元; 信託貸款增加732億元,同比增長794億元; 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5635億元,同比增長2672億元; 公司債券融資淨額4835億元,同比增長3197億元; 債券融資淨額為2947億元,同比減少1193億元; 非金融企業境內融資422億元,同比減少542億元。 招商局首席巨集觀分析師張晶晶表示,去年四季度以來,受**債券發行的加力和基數效應影響,社會金融增速明顯提公升。 但隨著基數效應減弱和債券發行步伐放緩,1月份社會融資增速將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8日,央行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實施情況報告》。第一欄是“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求規律和新特徵”。。央行表示,我國人民幣貸款餘額超過230萬億元,是年增量的10倍,要更加關注總量與結構、存量與增量的關係,盤活低效存量。 據財聯網2月8日報道,廣發巨集觀分析師鍾林楠認為,貨幣政策專欄一直很重要。 本報告第一欄是“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求規律和新特點”,強調不僅要“只增加信貸”,更要看利率下降、社會融資、信貸累計增加或收支增長的影響。 第1欄指出,有必要減少對月度高頻貨幣和信用資料的過度關注。 從往年的統計資料來看,一季度新增貸款會更多,尤其是1月份。 但經濟反彈需要穩定持續的信貸支援,必須抑制不正當競爭、“搶時機”等不合理的信貸供給。 *每日經濟新聞、央行官網、中國**新聞、**時報、財經美聯社等。
值班編輯:陳敏
評論:**石瑩,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