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緯國口述自傳》一書中,蔣緯國談到了父親蔣介石抗敵的策略。 他提到,他父親的方法是“化敵為友”,而不是《孫子兵法》所提倡的“不戰而降”。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不僅可以消除阻力,甚至可以將其轉化為助推器。 雖然後來有一些令人失望的事情,但總的來說,情況得到了控制。
如何解讀江衛國的話? 蔣介石真的那樣做嗎? 作為乙個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人,蔣介石深諳權力陰謀的藝術。 可以說,他成敗的關鍵在於他的策略。
江衛國出生於商人家庭,母親再婚,所以他和母親經常受到歧視和欺負,這也塑造了他敏感、易怒、渴望成功的性格。
成年後,他在上海度過了很多年,結識了各行各業的人,從中他領悟到乙個道理:對於乙個沒有背景的普通人來說,要想成功,就必須依靠別人的力量,借助大人物的幫助,甚至把敵人變成朋友為己所用, 而不是到處樹敵並直接面對他們。
可以說,不管是江衛國的奮鬥生涯,還是其他方面,他都是按照這個策略行事的,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這個策略的結果。
蔣介石對與人打交道有一種獨特的嗜好。 據說他一生拜過幾十個兄弟,包括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陳啟美、戴繼濤等大人物。
這種“與金蘭喜結連理”的方式,成為蔣介石贏得世界的重要手段。 蔣介石不喜歡與人直接對抗,他更喜歡用情感或金錢來解決問題。
如果解決不了,他會使用武力。 江衛國曾說:“我跟著父親幾十年,發現他最高的藝術就是化敵為友,保護他們的安全,並在時機成熟時利用他們。 ”
蔣介石不會因為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而放棄為他們而戰,至少讓他們不要**。 因此,蔣介石之所以能夠統一世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縱橫”戰略。
只要軍閥們口頭上對他的領導服務,他願意給他們錢,派人,他不干涉他們在地方的統治。
江衛國回憶說,父親經常派兄弟倆到各地聯絡軍閥,特別強調要低調,不要作秀,不要發號施令。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送錢送禮物,只要他們滿足軍閥,目的就達到了。
因此,在**期間,各地的軍閥雖然各有各的計謀,但表面上都聽從蔣介石的命令,聽從他的命令。 然而,這種依靠情感和金錢來贏得人心,不僅促成了蔣介石的成功,也成為他失敗的根源。
由於蔣介石缺乏共同的綱領和目標,當利益發生衝突或形勢發生變化時,各地的軍閥都會背棄他。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和蔣介石之間只有利益關係,而不是真正的忠誠。
也許有人會說:蔣介石不是一直提倡“三民原則”嗎? 這難道不是通用平台嗎? 其實“三民原則”不過是蔣介石用來裝點門面的幌子,他自己也不相信,為什麼要讓別人相信呢?
另一方面,共產黨的鬥爭目標和政治綱領非常明確,大家都在為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雖然也有王明、張國燾這樣的負面人物,但他們並沒有離開這個共同的綱領,大多數人的心也沒有改變,一旦那些負面人物被消除, 每個人的凝聚力都會更強。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蔣介石不喜歡正面對抗,而是不斷打壓和包圍共產黨。 原因是共產黨有自己堅定的目標,蔣介石無法拉攏這些目標。
蔣介石沒有贏得勝利,各種手段都用盡了,但都失敗了,最後只能動用武力,甚至高喊著“要想在外面打仗,就要先在裡面安頓下來”的口號,這是乙個不顧世人譴責的口號,但結果卻是他失去了妻子和士兵, 他失去了青青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