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個月來,季節和習俗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化,《雍正十二月星樂圖》中的12幅畫面,不僅展現了圓明園皇室生活的各種場景,更展現了他們的享受和滿足。
七月初七是女性向織女星乞求智慧和聰明才智的節日。 乞討的方式大多是女孩們穿針引線測試手藝,做一些小物件來熟練地比拼,在乞討技巧上放一些瓜果,傳統的民間乞討方式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趣味。 到了清朝,女孩們用豆芽代替。 據《雲仙志》記載,“早期,少女將豌豆浸泡在水中,使芽長出幾寸,並用紅線綁起來,稱為'喬雅'。 當天前夕,婦女們天真地在宮廷裡燒香,將她們的天孫獻給乞丐。 用瓷碗盛水,接花蕾扔,在月光下照在上面,影子像彩針、花瓣,或魚龍遊戲,叫“巧”。“七夕節當晚,姑娘們把水盛在碗裡,把豆芽扔在水面上。 《七月乞丐》的畫面描繪了朝廷中的七夕風情,雍正皇帝等人坐在玄堂裡,彷彿在看銀河系上牛郎和織女相遇的場景,還有小朋友拿著扇子飛舞的螢火蟲,充滿趣味。
賞月是中秋節的重要習俗,民間中秋節賞月活動始於魏金時期,盛於唐代; 在宋、明、清三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規模較大。 《賞月八月》描繪了雍正皇帝和宮中親戚在中秋節賞月的場景。 畫面色彩層次豐富,暖冷色調和諧迴響,既溫馨又優雅。
自漢魏時期以來,重九節(九月初九日)就有登山、戴山茱萸、喝菊花酒的習俗。 到了唐宋時期,崇陽菊花鑑賞成為一種習俗。 到了宋代,菊花的名種都是以數量栽培的,盛大的場面超過了上一代。 在明清時期,有一堆菊花山等專案,其實是菊花品種展覽,其名多達1000種。 《九月的菊花》描繪了雍正皇帝、清朝賓客、宮民在秋天賞菊寫書的場景。 這幅畫細膩,色彩絢麗典雅,山石上塗上綠色濃重的色彩,讓人感覺像是人間仙境。
當宮廷畫家最忙的時候,他們畫皇帝、後宮和朝臣的肖像。 《十月畫像》描繪了雍正皇帝在深秋請畫家畫他的肖像的場景。 畫面風格高亢古,室外山林淒涼,只有竹林青翠,與室內文士賞畫賞古人的氣息相呼應,鶴在天空中翩翩起舞,頗能體現出雍正帝“長久陪伴鶴松”的追求, 何必保持冷靜”。
雍正帝非常研究佛教,禪修的目的是為了看心。 《十一月禪修》的畫面描繪了雍正皇帝在初冬拜訪禪師的場景。 禪室靜謐空靈,但外面卻是另乙個熱鬧的世界:鳥屏風繁華,有人在玩扔鍋,有的孩子在玩捉迷藏。 畫面中運動與靜止的對比強烈而和諧,隱喻了雍正帝從出生到即位之間的內心世界。
圖中描繪了雍正帝在蠟月季節在月窗中享受雪景的場景。 在圖片的左下角,描繪了一幢中西合璧的灰色兩層小樓,位於乙個相對獨立的庭院中。 不遠處的院子裡,孩子們正在搭雪獅子玩耍。 遠處的冰面上,有冰船載著人來回穿梭,讓觀者彷彿感到一陣寒意。 一處院落中,一群鹿正悠閒地漫步,整幅畫充滿了冬雪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