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的老虎畫家都關注過這個意思,畫中的老虎可能具有英雄氣概,也可能託付了四海安定和平的美好祝願。 近代,出現了張山子、徐悲鴻、何香凝等著名虎畫家。 他們不僅追求形式和精神的兼顧,而且在造型、色彩和線條的運用上也超越了前輩,尤其在作品中非常注重時代氣息。
張善子喜歡畫野獸,尤其是老虎,自稱“虎白痴”,人稱“虎王爺”。 在蘇州的時候,有個同鄉朋友養了乙隻老虎幼崽,知道張善子對老虎情有獨鍾,就把老虎幼崽送給了張善茂。 張山子如寶,還給他起了個綽號“胡兒”。 林語堂評價張善子,“他畫的老虎有一塊肌肉,一根脊椎,乙隻肩膀,乙隻爪子,全都充滿活力,純淨而逼真。 ”
張善子1930年畫的《雙虎》描繪了兩隻兇猛的老虎站在懸崖上,乙隻回頭看,另乙隻憤怒地咆哮。 虎身在山上,虎身緊繃,虎頭回眸,眼珠子圓怒,眼眸炯炯,豎起耳朵,虎身濃墨勾勒出虎紋,紋痕間塗上赭色, 虎尾像鋼鞭一樣強壯有力,盡顯山王的風度和霸氣。老虎環境的風景同樣精緻,山的秋葉被畫家精緻的筆觸描繪出來,不僅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而且襯托出畫面的主題。 世人經常看到戚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他們的老虎也栩栩如生。
齊白石以畫果、菜、花、人、魚、蝦、蟹聞名,畫老虎的作品極為罕見。 《老虎畫》打破了以老虎正面形象面對觀眾的傳統繪畫手法,只畫老虎的背影,但透過老虎背扭的身影,依舊能感受到它身體的健壯和力量,雖然老虎身體兩側的秋草在搖曳, 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對周圍環境的無動於衷,國王的自尊風度。
徐悲鴻的《老虎畫》描繪了乙隻趴在石頭上的斑點老虎,轉頭仰望遠方,警惕的目光不僅拓展了畫面中的空間感,更展現了百獸之王的霸氣。 畫面中的老虎塗上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柔和色彩,用細膩的筆觸勾勒出老虎的慾望和停止的動作,老虎背上的皮毛交錯地塗有深色或淺的赭石和藤黃果,呈現出細膩絲滑的質感。
人們既熱愛又尊重老虎的勇敢和威嚴以及國王的精神。 自古以來,畫中的老虎常向四面八方看去,具有君王風範,成為驅邪避惡的精神象徵。 然而,老虎有時有不同的形狀。 徐悲鴻的《財神騎虎像》是對傳統老虎形象的顛倒,賦予了昔日威武兇猛的老虎某種歡喜喜慶的色彩。
在《騎虎財神像》中,老虎的皮毛先染上赭石色,水不幹時不畫長度。
首先是交錯的紋理,墨線散落在濕紙上,墨水的效果既是虛又實,自然地表現了虎毛的細膩質感。 銘文中的“趙兄”是指趙公的元帥,在民間傳說中能夠引來財富和寶藏。 作為一幅吉祥畫,這幅畫有想象和誇張的成分。 趙公,乙個方臉男子,身穿鎧甲,身披青袍,踩著官靴,威風凜凜地騎在虎背上。
這件作品是徐悲鴻應朋友的要求製作的。 這對朋友夫婦的屬分別是老虎和兔子,徐悲鴻創作了這件老虎和兔子一起玩耍的作品。 畫家讓老虎不再兇猛,不再充滿調皮,用老虎和兔子玩耍的場景來象徵夫妻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
獅子和老虎是何香凝最喜歡的素材。 她畫的獅子和老虎,形都非常準確生動,形態各異,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獨自走下山,有的坐著休息,威風凜凜,不怒而威嚴,由內而外都有一種王者風範。
《老虎》畫於1910年,是何香凝送給黃興的禮物。 這幅畫整體以淺水筆渲染,天空中冷月,生動地描繪了黎明前夕虎在山前爬行、大聲咆哮的姿態。
圖:高建福、高啟峰是“嶺南學派”的創始人和傑出代表。 他們描繪的老虎咆哮著咆哮的形狀,他們的眼睛極其立體透明,熾熱。
這些畫中的老虎兇猛霸氣,嬌嫩可愛,充滿母性,或喜慶搞笑,體現出中國人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構成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千變萬化的老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