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是連線歐洲、非洲和亞洲的重要水道,最近已成為全球熱點。
究其原因,巴以衝突的影響已經蔓延到這裡,葉門胡塞叛軍以支援巴勒斯坦人的名義對以色列發動了多次飛彈和無人機襲擊,並在紅海襲擊了多艘“與以色列有關”的商船,引發了危機。
紅海局勢對世界和能源產生了重大影響。
紅海北端的蘇伊士運河是連線地中海與歐洲的重要通道,紅海南端的曼德海峽是通往亞丁灣和中東的唯一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運輸路線之一。
對於以色列來說,紅海是它的生命線,糧食進口等都依賴這條通道。
然而,紅海局勢正在惡化,許多國際航運公司宣布暫停在紅海的航行,並繞道非洲的好望角。
這樣做的成本是巨大的,不僅要多花7-10天,還要花費十幾到幾十萬美元的燃料成本,國際**鏈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紅海局勢也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了影響,尤其是歐洲,由於俄烏衝突的爆發,歐洲為了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加大了從中東的能源進口力度。
紅海危機給美國和以色列帶來了壓力。
為了表示對以色列的支援,保護美國及其盟國的商船,美國將“艾森豪”號航母從波斯灣轉移到紅海,“福特”號航母也擴大了在地中海的部署。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19日也宣布,他將組建乙個由20多個國家參與的聯盟,開展名為“繁榮衛士”的護航行動。
然而,美國的這一舉動並沒有得到盟國的積極回應,至少有8個國家要求匿名參與,甚至美國名單上的幾個歐洲國家也公開拒絕了美國的“邀請”。
西班牙國防部表示不會參加美國的護航行動,只會參加北約或歐盟的任務,義大利國防部表示,派出的海軍護衛艦是應船東的要求,不屬於美國的護航行動,法國國防部表示,派出的**只會根據法國的命令單獨行動。
這些國家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他們不想與美國的護航行動有任何關係。
而那些公開表示參與的國家也提供了有限的支援,比如荷蘭只派出了2名軍官,挪威只派出了10名海軍,澳大利亞只派出了16名海軍,明明想派出**的國家只有英國和希臘。
美國的護航行動看似氣勢巨大,但實際上卻是假象,美國處於尷尬的境地,一聲令下,盟友卻不願跟進。
這也體現了美國這一行動的“敏感”性質,許多國家不願意與美國站在一起,不願意自焚,危及自身利益。
美國之所以受到如此冷遇,根本原因是美國無條件支援以色列,導致以色列“失去民心”。
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受到全世界的譴責,並給了胡塞武裝干預的藉口。
胡塞武裝顯然瞄準了與以色列有聯絡的船隻,他們警告說,任何針對胡塞武裝的襲擊都將遭到報復。
美國發起的護航行動,表面上是為了穩定紅海局勢,實則是趁機打擊胡塞武裝,維護以色列利益。
當然,中東國家不會支援美國的這一行動,因此沒有乙個中東大國不包括在名單中。
歐洲國家對巴以問題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甚至像德國這樣有著深厚歷史情結的國家也開始要求以色列調整軍事戰略,減少對巴勒斯坦平民的傷害。
因此,榜單上的歐洲國家也與美國“劃清了界限”。
12月24日,葉門胡塞叛亂分子警告美國,如果美國及其盟國繼續行動,紅海水域將成為乙個“燃燒的競技場”。
葉門胡塞武裝如此咄咄逼人,美國在中東部署了航母戰鬥群,但為什麼還不敢親自對胡塞武裝出手?
首先,胡塞武裝是“赤腳”的,他們使用的飛彈和無人機成本非常低廉,只有幾千美元,而美國攔截一架無人機至少要花費200萬美元。
在這樣的對抗中,美國沒有成本優勢,但會讓胡塞武裝獲得更多利益。
其次,美國的全球戰略不允許它自己動手對付胡塞武裝。
胡塞武裝是伊朗的盟友,如果美國直接報復,可能會引發局勢公升級,美國已經深陷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進而捲入新的衝突,後果難以想象。
美國現在希望擺脫這些衝突,更多地關注印太戰略,以遏制中國的崛起。
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關鍵時刻,美國加快了“武裝台灣”的程序,為中國台灣地區做出了重大貢獻
美國還挑起了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的衝突,但由於紅海危機,原本在南海的“卡爾·文森”號航母也不得不前往中東。
美國現在正處於“壓葫蘆浮勺”的狀態,不知道下乙個勺子會出現在**。
紅海危機是巴以衝突的外溢,是中東的動盪,是美國戰略的困境,是全球和能源的挑戰,是世界和平的威脅。
這場危機會持續多久,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還有誰能夠化解危機,誰能從中受益,誰來負責,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