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上各大朝代的皇帝,明朝的皇帝都比較奇怪。
明英宗率領五十萬大軍親自攻下瓦拉,出兵的命令傳到了全軍出動,只用了不到七十二小時。 而當大軍到達前線重鎮大同時,看到戰場上到處都是屍體,明英宗又開始膽怯起來,下令回軍。
明朝武宗一心想在戰場上一番闖天,蒙古大衍汗屢屢入侵明朝邊境。 明武宗要打仗,就悄悄跑出京城,跑出居庸關,讓太監把守城門,不讓前來勸說他來的內閣大臣通過。 明武宗也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朱壽”,然後又給自己起了個“都督、威武大將、總武官”。 不久,他給自己取名為“真國公”,後來又給自己加冕為“太師”。 這麼說吧,你真的會怎麼玩!
嘉靖帝以痴迷道教著稱,不僅多次給自己加道士號,還讓宮嬪們穿羽衣黃冠,不分晝夜,寒夏不寒,都一起念咒語。 因為煉丹需要年輕宮女的經血,無數宮女死了,最終導致了“仁隱宮變”,幾個宮女都以為反正就是死,還不如拉著嘉靖帝陪葬,想把他掐死。
而萬曆皇帝更是妙極了,他已經二十多年沒有上過朝堂了,當了三年的首助手,連萬曆皇帝一次都沒見過。 甚至在撒胡之戰中,明軍被擊敗,大臣們請萬曆皇帝談政治,但萬曆皇帝還是不予理睬。
而天啟皇帝熱衷於木工工作,據說他的木匠技藝不如宮裡的許多老木匠。 太監魏忠賢總是在天啟大帝做木匠活的時候送一章,不耐煩的天啟大帝讓魏忠賢自己看。
看完明朝皇帝的表演後,乙個問題盤旋在腦海中,明朝皇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奇怪的東西? 為什麼他們能夠讓自己走得這麼遠?
這其實和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他想著如何讓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穩坐國,這就需要消滅一切可能威脅皇權的勢力。
首先,在政治上,朱元璋為了加強權力集中,殺死了胡維永,進一步廢除了已經存在了幾千年的宰相制度,國家的決定權來自皇帝一人。
權力高度集中,也意味著國家裡所有大事小事都由皇帝一人決定,大量的檔案由皇帝一人處理。 洪武十七年,張仁甫詳細計算了一下,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朱元璋一共收到樂曲1160件,這些曲子裡共報了3291件事情,也就是說,朱元璋每天要處理400多件事情。
如此大量的工作,皇帝根本無法應付。 而且,皇帝乙個人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很多事情涉及不同的部門,需要有經驗、有知識、有專業知識的人來協助皇帝。 於是,翰林書院的士子們就成了最優秀的人選,這些詩書滿滿的書生,竟然能夠來到皇帝身邊,協助處理政務。 在永樂年間,這些學者的地位進一步提高,組成了內閣。
後來,內閣學者先檢查了朗誦,然後起草了處置意見,與朗誦一起提交給皇帝,這被稱為“票據起草”。
皇帝獲得“投票”後,可以決定是否採納內閣的意見。 皇帝用紅筆註解,即“紅”。 皇帝不可能自己批准每一本書,他先批准幾本,然後讓太監根據他們的口述或內閣投票來批准紅色,這些批准紅色的太監被稱為冰碧太監,但冰碧宦官不僅僅是乙個人,而是幾個人,從中也可以看出紅的工作量非常大, 而且皇帝乙個人做,真的很累。也有皇帝乾脆交給太監批准,比如天齊皇帝,魏忠賢也用這種方式實現了對政府的壟斷。
這種制度形成後,國家的政務制度就成了自己的制度,內閣投票提出意見,司儀監督批准紅,政務不需要皇帝,可以自己辦。
因此,明朝的許多皇帝都放任自流,不理政務,由宦官處理事務。 比如劉瑾直接把音樂拿到家裡,和一群心腹一起處理。 在這種行為中,太監的權力太大了。
“每一批答卷都拿著在民宅裡,禮部書記孫聰嫂子、華庭大千的張文勉時間相近,章節冗餘,焦芳是潤色文字。 ”
第二點是權力高度集中,意味著皇權得到鞏固,能夠威脅到皇權的勢力很少。 然後,皇帝努力工作,世界是他的; 他不管政治事務,世界還是他的。
萬曆帝上朝廷二十年,躲在宮裡,王位依舊穩固,沒有藩王、武將、大臣政變之類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政變需要軍事力量,而軍事力量現在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為了防止統一軍將領的壟斷,朱元璋規定五軍總督府無權出動軍隊,出動權由皇帝直接控制; 軍部雖然有權在軍隊中任免、提拔、訓練,但並不指揮軍隊,一旦發生戰爭,皇帝會臨時任命某人擔任總軍官,領導警衛站的部隊。
戰前,沒人知道哪個**是老大。 這就造成了士兵不認識將軍,將軍不認識士兵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奪取政權是不可能的,明朝唯一成功的奪取政權來自朱棣,因為他在北京有自己的軍隊。
那麼這裡還有乙個問題,清朝也是高度集權的,為什麼清朝的皇帝不像明朝的皇帝那麼奇怪?
造成這種情況的乙個重要原因是清朝處於王位繼承制度中。
清朝,包括之前的努爾哈赤時代,沒有像明朝那樣採用長子繼承制,這是清朝吸取明朝教訓後的乙個很大的進步。
從努爾哈赤到順治期間,實行了貝勒聯合協商制度。 順治以雍正為指定繼承人的詔書,雍正實行秘密儲備制度後,光緒和玄通為慈禧太后指定。
這種制度保證了皇帝的繼承人可以擇優擇優,長子不再是標準,能當皇帝的就是諸侯中的佼佼者。
另一方面,清朝的皇帝也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在勤勉和宦官干預方面有所改進,所以清朝皇帝的怪異行為要少得多。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