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P-51野馬戰鬥機是一種廉價的戰鬥機,具有極高的“物有所值”,當時每架戰鬥機的價格為51,000美元,相當於今天的675,000美元。
它沒有更昂貴的戰鬥機(如電動俯衝襟翼、渦輪增壓器或後視雷達)的花哨選擇,但它擁有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護航戰鬥機所需的一切,而且它是一款出色的戰鬥機,類似於 F6F 地獄貓戰鬥機,具有出色的製造質量和 50,000 美元的初始價格標籤。
當格魯曼工廠準備就緒時,它降至每年 35,000 美元(海盜戰鬥機為 75,000 美元,P-47 為 83,000 美元; P-38為110 000美元)。
北美公司使用裝配和點膠技術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將P-51從裝配線上帶出,只有格魯曼公司擁有更快更好的生產線。
P-51“野馬”還具有許多創新,包括首次使用層流機翼。 此外,工程師們在許多傳統的玻璃和金屬部件上使用了塑料。 通過使用塑料部件,他們將飛機的重量減輕了 400 多磅,使飛機非常靈活。
通過使用高剪下鉚釘,野馬戰鬥機減掉了 400 多磅,足以裝入 32176 公升油箱,自 321 起76公升的重量幾乎正好超過400斤。
輕質材料也有助於提高生產率。 例如,塑料儀表的真空歧管每分鐘可以產生兩個。
然而,當用鋁製造時,製造乙個單元需要將近乙個小時的加工時間。
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熱塑性彈性體,用於大規模生產超過 75 種不同型別的酚醛塑料部件,例如彈藥箱。
層壓板被加熱並放入成型模具中。 當施加壓力時,板材會根據模具的輪廓成型。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北美航空公司生產了超過15,000架P-51野馬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工廠是世界上最高效的工廠之一,單月交付了570架戰鬥機。
美國航空先驅詹姆斯·H·金德伯格(James H. Kindbergh)建立了一條極其高效的裝配線。 他的生產系統使在子裝配線上製造的零件和元件能夠在總裝線上順利組裝在一起。
金德伯格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了汽車式的生產技術。 例如,一條連續移動的生產線有 17 個工作站、多個輸送系統和進料線。 托架和固定裝置在嵌入工廠車間的倒角導軌上執行。
機身的內部工作在126中4公尺長的輸送線。
波音公司退休員工、《戰鬥機工廠》一書的作者約翰·弗雷德里克森(John Frederickson)說:“員工們塗上了必要的防護漆,安裝了電氣、液壓和燃料電池部件,進行了鉚接、電氣檢查操作和其他檢查,最後,機身的左右兩側被拼接在一起。 ”
弗雷德里克森補充說:“安裝在地板上的機身拾取線長396公尺。 在這些拾取線上,增加了更多的電氣和液壓元件。 然後安裝了發動機、尾翼、無線電、氧氣系統、頂篷和整流罩,所有這些都沒有停止前進。
最後的組裝是在第三個182上在8公尺長的傳送帶上完成,機翼和機身在這裡連線,進行了更多的液壓連線,增加了裝甲板,安裝了座椅和螺旋槳。 “
弗雷德里克森還指出:“第170條一條 6 公尺長的室外移動傳送帶被指定為發動機公升降線。 在那裡,飛機的翼尖固定在翼尖上,發動機全功率執行,檢查無線電裝置,飛機側向移動,直到被拖到交貨地點。 ”
北美航空公司還擁有各種經過微調的子裝配線,這些子裝配線分布在整個工廠內,並通過高架輸送系統連線。
例如,機翼組裝是乙個高度協調的過程,與機身裝配線並行進行。
在為1943年7月的《航空》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助理工廠經理拉爾夫·魯德(Ralph Ruud)說:“前緣機翼線的特點之一是將工作細分到極致,這大大提高了效率。 ”
Ruud 補充道:“由於他們在每個生產車間只做一到兩個小階段的工作,而且工人並不擁擠,所以他們非常熟練地完成分配的工作,因為他們在車間裡緩慢移動。 ”
“該生產線的另乙個特點是使用架空壓縮線和電線將工具懸掛在手推車上,手推車與工作一起穿過車站,消除了地面擁堵,避免了工具的過度破損和軟管和電線的纏結,以及安裝人員的便利,只需在需要時伸手去拿垃圾箱並取下零件,“魯德繼續說道。 ”
可以看出,二戰期間藝術工作者的生產力確實非常規範化和現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是裝配行業最輝煌的時刻。 只有在美國,格魯曼公司、波音公司、道格拉斯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北美航空公司全天候運營。
工程師和設計師經常睡在工廠裡,以確保裝配線不間斷地執行。 由於許多工廠位於美國西海岸,因此它們經過偽裝以防止可能的空襲。
在長島,格魯曼公司雇用了數千名全天候工作的女性員工。
最後看一下P-51野馬戰鬥機時間表:
1940年1月,英國採購委員會與北美航空公司就購買戰鬥機進行了首次接觸。
10 年 1940 月 1940 日,英國採購委員會同意開發一種新型戰鬥機。
1940年4月24日,英國採購委員會批准了第一批設計圖紙。
1940 年 5 月 5 日,美國**正式批准北美公司的新設計用於出口。
1940 年 5 月 29 日,英國訂購了 320 架野馬戰鬥機。
9 年 1940 月 1940 日,野馬戰鬥機的第一架原型機下線,但沒有發動機。
1940年10月11日,舉行了第一次滑翔試驗。
1940年10月26日,進行了首次試飛。
1941 年 4 月,第一輛 Mustang i 離開了生產線。
1941年9月,空軍開始在英國進行野馬I的飛行試驗。
1942 年 2 月,美國第 26 中隊率先使用野馬 I。
16 年 1942 月 36 日,訂購了 500 架基於野馬戰鬥機的 A-36A 俯衝轟炸機。
1942 年 5 月 10 日,當美國第 2 中隊襲擊法國北部的德國機場時,野馬戰鬥機執行了他們的第一次任務。
1942 年 7 月 27 日,英國皇家空軍在德國上空飛行了第一架野馬戰鬥機,襲擊了魯爾區。
1942 年 8 月 19 日,野馬戰鬥機首次確認在迪耶普上空取得勝利。
1942年10月,由勞斯萊斯梅林發動機提供動力的野馬戰鬥機進行了首飛。
1942 年 11 月 30 日,配備梅林發動機的 XP-51B 首飛。
1943 年 4 月,駐紮在突尼西亞的第 154 觀察中隊執行了第一次野馬戰鬥機任務。
1943 年 5 月 51 日,生產型 P-51B 首飛。
1943 年 6 月 6 日,美國第 27 飛行中隊從法屬摩洛哥的拉斯霍斯執行了首次任務。
1943 年 11 月,美國第 354 戰鬥機大隊接收了第一架 P-51B。
1943 年 12 月,第 354 戰鬥機大隊首次飛越法國上空執行任務。
1944 年 2 月,美國第 19 中隊首次在空軍任務中使用野馬 III 戰鬥機。
1944 年 3 月 4 日,第 354 戰鬥機大隊首次將野馬戰鬥機飛往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