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二十三的早晨,剛祭完爐神,媽媽就要準備磨公尺漿蒸年糕了。 舅舅的表妹新婚,過年是第一次回娘家當新阿姨。 大年初二,我還要回娘家,我有很多兄弟姐妹,要給每個家庭準備一整塊年糕。 媽媽算了算,覺得自己至少要用掉十五六斤糯公尺。 今年糯公尺秋收好,媽媽想多蒸年糕,泡了20斤糯公尺,然後考慮口味需要,加了6斤公尺飯,等公尺都泡好了,就裝滿了兩個大桶。 如果要將兩個大桶中的大公尺磨成公尺漿,則必須啟動大型石磨。 爸爸匆匆忙忙地把躺在角落裡躺了將近一年的大石磨搬了出來,洗了又刷,石磨的灰綠色邊緣露出了原來的樣子,爸爸把石磨放在實木桌上,裝上推手後再放上去。 用大型石磨碾磨公尺漿需要兩個人一起工作。 媽媽推了推磨,我拿著湯勺站在椅子上,一勺一勺地舀起浸泡過的公尺飯,加到磨眼裡。 不要小看這只是簡單的公尺飯,而且還有很多精緻之處,在加公尺的時候,要避開一直旋轉的石磨的推桿,準確地在磨眼裡加一勺公尺飯,勺子裡公尺飯和水的比例要適中,公尺槳會光滑嫩滑,不會讓石磨機幹硬。推。沉重的石磨在母親的推拉之間不緊不慢地旋轉著,白公尺漿從磨坊裡溢位來,一縷縷地流下來,然後聚攏在一起,落入早已開啟的白布袋裡。
經過一下午的辛苦工作,已經磨好了兩大桶公尺飯,下一步就是控制布袋裡公尺漿的水分,等到被水控制的公尺槳形成溼飯糰後,就可以準備蒸年糕了。
媽媽喜歡用油糖蒸年糕,油糖其實是將鮮榨甘蔗汁在大鍋裡用小火煮成的濃稠糖汁。 好的油糖有油的金黃色和糖的甜味,所以叫油糖。 我最喜歡看媽媽把油糖舀起來倒進公尺麵糰裡,油糖從勺子裡慢慢倒出來,拉出一條閃亮的糖線,就像賣油的人在表演把油倒進油鍋裡一樣,讓我著迷和貪婪, 我想張開嘴去接住誘人的糖線。
從飯糰裡磨出20多斤公尺,媽媽準備蒸成四個年糕,媽媽把糖和飯糰分成四份,揉均勻,放在乙個寬葉的圓竹簍裡拍拍,成型後再在表面塗上一層油糖, 它可以在抽屜上蒸。年糕厚厚,乙個抽屜最多只能蒸兩個,乙個抽屜要蒸幾個小時,蒸年糕的時候一定要用家裡最大的鍋,爐子燒的是最厚最耐磨的柴火,爐子裡燒的柴火,鍋裡的水滾得很響, 黑瓦房上公升起捲曲的蒸汽,整個村子都瀰漫著年糕的甜香。
新年的蒸年糕主要被親戚用來過年。 通常,當他們離開時,他們乙個接乙個地分開,當他們回來時,每個家庭都會送回自己的家庭。 不過一般不會退回原來的年糕,農村比較珍貴的培根,寄宿家庭一般不會全部接受,哪怕只是一塊培根,主人也會象徵性地切一小半,再退回,材質不是很豐富的時代, 淳樸的人,帶著年糕的交換,走著濃厚的親情,小時候,我卻不明白其中的意義。
農曆新年的第二天是回娘家的日子,但幾乎每年,我都會帶著弟弟回奶奶家拜年。 過年的時候,我最期待的就是去奶奶家拜年,不僅能領到年錢,還能吃到奶奶烤的年糕。 爺爺會把原本厚厚的年糕切成片,放在炭火上慢慢烤,烘烤的時候不要離火太近,讓炭燼慢慢把年糕烤得軟軟的,這樣兩面都有輕微的燒焦糊狀物,咬的時候, 它外面酥脆,裡面柔軟糯糯。爺爺很疼我,每年回去的時候,總是很有耐心烤年糕給我吃。
我奶奶家住在鄰村,不遠,但要經過一大片農田,田裡的小路不好走,下雨天更是濕滑。 我爺爺每年都會在路邊等我,然後我才走到路邊。 有一年,因為急著要去奶奶家,我和哥哥早早出發了,媽媽和姐姐們很多,每次回奶奶家過年,哥哥都拎著怕碾碎的公尺粉,還得拎著兩個大筐子, 而籃子裡最重的籃子,除了臘肉之外,還有切成扇形的年糕。因為人身材矮小,籃子沉重,我背著包袱走在坑坑窪窪的田間小路上,走路盪鞦韆。 前一天晚上剛下過雨,依舊濕滑的田間小路讓我不小心磊了腳,年糕和臘肉散落一地,我的新褲子上沾滿了泥巴。 正把散落的年糕和培根撿進籃子裡,慌亂中,不小心滑進了水坑裡。 這時,我不禁對年糕恨之入骨,抱怨自己摘了那麼多年糕回奶奶家,乙個個分了,回家後,叔叔阿姨們還得把年糕乙個乙個地送回他們家, 我不得不把它們重重地撿回來。濕漉漉的鞋子和吹進來的寒風讓我用力擦拭眼淚。 這時,我看到我的祖父從山脊的另一端走了過來。 當我看到爺爺時,我忍不住哭了出來。 心疼的爺爺總是後悔遲到了。 他不僅背著我的擔子,還把我背在背上。
晚上,爺爺給我烤了兩個**年糕。 嘴裡吃著爺爺烤的年糕,穿著表哥的新褲子,踩著姨媽的帆布鞋,跟著表哥和表哥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玩捉迷藏,我早已忘記了雲外年糕的恨意,新年也在追殺到年六, 我扛著一擔年糕回家,還是爺爺把我的擔子送過山脊路。於是我和哥哥獨自回家了。
青春的時光在年糕的甜味中飛逝,轉眼間,爺爺已經當了多年的老人,母親再也推不動大石磨了。 今天,除夕三十天,遠在廣州,面對琳琅滿目的糕點和年貨,懷念媽媽蒸年糕和爺爺烤年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