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考古博物館電視新聞欄目《中國考古報道》今日(2月24日)登陸東方衛視。 這是上海廣播電視台圍繞大型紀錄片系列《為什麼是中國》打造“文明尋源、看東方”的媒體傳播IP的又一舉措,聚焦新聞,強化文化。
同時,遵循“大考古學”的思路,通過深入考古遺址和與考古學家的對話,《中國考古報告》從多個角度探索古代中國,力求透過事物看人、以物論歷史、以歷史啟迪,用生動生動的新聞語彙,用簡約的語言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 並在考古成果與當代公眾之間建立記憶聯絡和情感共鳴。
作為新聞雜誌類的電視欄目,《中國考古報告》涵蓋多個版塊。 《考古報》梳理考古、文化、博物館等重要資訊,節目第一期跟蹤報道“202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入圍專案,帶觀眾走進上海古船“長江口2號”的考古工作艙先睹為快。
在新銀墟博物館開館前夕,重點欄目“考古紀事”採訪並拍攝了銀墟的最新考古發現,探究了商朝王陵墓的格局和商周王朝更迭時期的變化。
龍年伊始,“連脈探索”板塊聚焦上海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山西博物館的“龍文物”專展,與現場專家對話,追溯中華文明“龍崇拜”的起源與演變。
“文博熱搜榜”依託大資料分析,用專業詞彙分析文博熱搜話題。
此外,欄目還將不定期播放文物微紀錄片《古籍》,聚焦國寶,解讀文明密碼,讓博物館收藏的文物、廣袤大地上展示的遺產、古籍書寫的文字鮮活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考古報告》中涉及的稀有漢字在字幕中標註了語音,以便更好地向公眾特別是年輕人普及考古知識。
《中國考古報告》每期約30分鐘,每週六中午12點在東方衛視首播,也將在上海衛視新聞綜合頻道、紀實頻道以及侃新聞Knews、百視達TV等新**平台播出,並通過微信**號、抖音、B站等平台推送傳播。
同時,《中國考古報告》力求在人類文明的廣闊視野下,用上海傳媒國際傳播中心下屬的上海眼國際傳播矩陣,通過與美聯社、歐洲電視網等合作機構搭建的分享合作平台,向海外傳播, 為國際主流電視提供影片,做好大小螢幕融合傳播、內外宣傳共鳴,為中國特色、中國風考古建設做好;助力上海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