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插電不用火,就可以吃個熱乎乎的小火鍋。
自熱火鍋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食品,一直受到眾多消費者的追捧,其背後是快節奏的生活、“懶人”群體的逐漸崛起和家庭經濟,讓自熱火鍋一度成為新的出路。
不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近年來自熱火鍋的行業熱度持續降溫。 不僅行業增速開始明顯放緩,龍頭企業業績也顯現出困難。
種種跡象表明,自熱火鍋正在逐漸“失寵”,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比**更冷? 自熱火鍋(肉)**大多在30元左右的盒裝,夠點乙份蒸菜或辣熱菜了。 也是一種方便方便的“懶人飲食”,外賣可能比自熱火鍋對很多年輕人更有吸引力。
味道冷? 自熱火鍋需要經過生產、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在生產過程中會加入食品新增劑等相關物質,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食品的口感。 此外,自熱火鍋不能像傳統火鍋店那樣在現場準備食材,因此食材的新鮮度也會受到影響。
冷到安全? 自熱火鍋的加熱依靠自熱包,主要含有焙燒矽藻土、鐵粉、鋁粉等化學品; 當這些物質與水反應時,它們會迅速產生高溫和大量氣體。 如果處理不當,例如自熱滾筒損壞或通風孔堵塞,可能會導致氣體洩漏和**風險。
1 紅極一時的資本賭注。
自熱火鍋來源於軍用自熱口糧的演變,2015年,自熱火鍋開始出現在微商的朋友圈中,並銷售給消費者。 2018年前後,自熱鍋火在明星代言、綜藝廣告、直播等多重推動下,成為網紅美食。
隨著自熱火鍋的興起,也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有上百個自熱火鍋品牌。 主要包括海底撈、小龍坎等傳統火鍋企業; 紫海鍋、莫小仙等新興品牌; 必品位、三松鼠、百草衛等休閒零食公司
據頭寶資料顯示,2017年雙11,自熱火鍋在天貓銷量百萬份; 2018年雙11當日,自熱火鍋銷量突破450萬份,同比增長2倍以上,較2017年增長2倍以上。
此外,在2019年雙12當日,紫海鍋因為產品庫存全部售罄,將天貓***的所有珍品下架,可見當時消費者對自熱火鍋的熱情。
誰在買自熱火鍋? 天貓方面資料顯示,自熱小火鍋的消費群體集中在00後和95後,其中18-24歲的人佔475%,剛入職場的大學生和白領佔比近5%。
“懶惰經濟”和“一人經濟”讓資本“嗅到”了機會。
從整個融資環境來看,自熱方便食品的融資在2020年達到頂峰,在2020年5月中旬的一周內,三個自熱火鍋品牌共獲得超過1億元的融資。
其中,世足獲得中彙資本投資的A輪融資; 紫海鍋宣布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 莫曉嫻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金鼎資本投資。 2020 年 10 月,Zihai Pot 在 C 輪融資中又獲得了 5000 萬美元的融資。
2 企業業績逐漸停滯。
然而,就在一批玩家準備大放異彩之際,行業卻逐漸進入“慢節奏”。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自熱火鍋市場規模為1037億元,同比增長1851%,與2020年之前的高增速相比,營收增速明顯放緩。
企業經營狀況也開始出現疲態。
例如,資料顯示,子海鍋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業收入將近8億元和958億, 992億元,2022年營業收入82億元,同比下降近20%。
淨利潤方面,披露的財務資料顯示,2020年和2021年,資海鍋連續兩年虧損,虧損152億和318億元,2022年扭虧為盈,淨利潤1993年85萬元。
不過,紫海火之所以能在2022年實現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司當年的品牌推廣費用和運營推廣費用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倍16億元。 也就是說,自嗨鍋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被“儲存”了。
我們來看看益海國際(01579.)背後的自熱鍋火海底撈HK),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方便快餐產品營收為154億,173億,187億,573億; 2022年業務增速明顯放緩,2023年上半年營收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3612%。
此外,從電商平台發布的資料來看,對比2022年和2023年雙11活動期間抖音平台上各大自熱火鍋的資料,發現自熱火鍋產品的品牌增速幾乎呈下降趨勢。
例如,2022年雙11期間的宇鑫品牌銷量預計達到25萬份,2023年雙11期間的銷量為25萬份,同比下降90%,紫海鍋銷量同比下降50%。
此外,也有一些企業甚至放棄了自熱火鍋的業務。
例如,Uni-President Enterprise China (00220HK)於2022年下架「Cooking Time」自熱火鍋。據了解,該產品由統一企業中國於2018年1月推出,小火鍋定位為高階產品,上線時售價45元370g。
另乙個例子是威龍美味(09985。HK)於2017年推出自熱火鍋品牌“Back Pot Man”,並於2018年推出“自煮”辣火鍋產品。但是,目前在電子商務平台上,已經無法查詢相關產品。
3 消費者的熱情正在受到考驗。
為什麼消費者對自熱火鍋的熱情明顯下降?
首先,有乙個問題。
根據iiMedia Research2021年關於“消費者不購買自熱火鍋的原因”的調查問卷,消費者認為高**是主要原因,佔516%。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自熱火鍋(肉)在30元左右的盒裝,雖然這**吃不了一口火鍋,但點一道菜還是辣熱的就足夠了。
因此,它也是一種方便又方便的“懶人飲食”,外賣可能比自熱火鍋對很多年輕人更有吸引力。
二是口味問題。
自熱火鍋作為成品,需要經過生產、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因此自熱火鍋在生產過程中會增加食品新增劑等相關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食品的口感。
此外,由於自熱火鍋不能像傳統火鍋店那樣在現場準備食材,因此食材的新鮮度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會影響食物的口感。
因此,“難吃”和“不健康”成為消費者逐漸不再選擇自熱火鍋的另乙個原因。
最後,還有運營風險。
自熱火鍋的加熱依靠自熱包,主要含有焙燒矽藻土、鐵粉、鋁粉等化學品; 當這些物質與水反應時,它們會迅速產生高溫和大量氣體。
因此,如果處理不當,例如自熱桶損壞或排氣孔堵塞,可能會導致氣體洩漏和**風險。
2022年1月18日,上市公司天威食品(603317SH)在互動平台上透露,該公司於2018年初推出了自熱火鍋產品。由於火鍋食材全部外包,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評估,於2018年底調整產品策略,停止產品生產銷售。
總之,在不太好吃、價效比不高、經營風險大等種原因下,網紅產品都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4 “終極戰場”將走向何方?
在行業壓力和市場競爭的雙重考驗下,自熱火鍋玩家選擇主動自救。
例如,益海國際調整了相關產能的擴張。 原本,益海國際在河北省霸州二期專案於2022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三季度投產,計畫產能820,000噸覆蓋華北和東北市場。
不過,在2023年財報中,管理層提到:“由於相關市場需求的變化,方便食品的計畫產能已調整為280,000噸。 “這佔我們產能的66%。
例如,除了原有品牌外,紫海鍋公司還在新型速煮面、創新公尺粉、復合調味料、冷凍製品等多個領域推出了不同的品牌,試圖豐富自己的產品矩陣。
隨後,在2023年3月,有傳言稱海鍋的母公司將被蓮花健康(600186SH)收購。
不過,2023年8月27日晚間,蓮花健康宣布終止收購“子海鍋”母公司杭州金羚羊企業管理諮詢公司不少於20%股權。
除了自熱火鍋,莫曉嫻還拓展了自熱公尺飯、杯慌酸辣麵等方便快餐,莫曉嫻的相關產品瞄準了下沉市場。 企業希望通過高價效比的產品,在廣闊的鑿井市場中尋找新的機會。
此外,據多篇**報道,莫曉嫻創始人王正奇曾透露,海外市場的布局將是莫曉嫻的下一步。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