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幾個孩子去了鄉下,回來了,但你不會回來。 ”
面對母親的嘮叨,知青劉彥杰還是不回去,她嫁給了乙個啞巴,她說:“做人要真誠,不要糊弄別人,那不是人生的道理。 ”
就這樣,劉彥杰一輩子堅守在北大荒,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這片黑地。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誌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更好地支援農村建設,**發出了“天下廣闊,成就斐然”的號召,一批又一批知識分子青年熱情地來到農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白雲黑土。
劉彥杰就是其中之一,她和民國同齡,出生在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雖然家裡不富裕,但城裡的生活至少比農村舒服多。
不過,和當時很多知青一樣,劉彥杰也對建設祖國充滿熱情,1968年,她還不到20歲,主動下鄉到塘源農場打工,開始了投身北大荒建設的漫漫長征程。
當初決定下鄉時,父母百心不甘,也聽說了當時北大荒的情況,日子太苦了,擔心女兒受不了。
但無論父母怎麼勸她,劉彥杰都沒有改變,因為這次她下鄉不僅是為了支援農村建設,還夾雜著一點“自私”。
原來劉家一共有七八個人,但劉彥杰的父親乙個月才掙52塊錢(當然,這個工資在當時並不小),家裡生活比較艱難。
其實在劉家父母的教育下,幾個孩子都很懂事,幾個孩子也抱著同樣的想法下鄉了。
剛到農場的時候,劉彥杰熱情洋溢,她匆匆忙忙地乾組織裡的任何工作,自己幹完活就去幫別人幹,後來回憶起當初下鄉的經歷,劉彥杰也很得意地說:“當時的想法是,我們不能混在政治上, 但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做到這一點。 ”
爭取上游是當時知青的一貫追求,他們不是去農村體驗生活,而是真正走向群眾,與群眾一起工作和生活。
在湯原農場工作了一年多後,劉妍潔被調到濮陽農場,永遠住在這裡,因為成績優異,到任沒多久,她先後擔任過炊事班組長、農工組長、畜牧班組長,最後又回到了炊事班組長的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幾年, 用她的話說,“做一輩子的班長”。
當時農場的工人並不欣賞她,劉妍潔平日裡不愛說話,但她做事很會手,總是以很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她的帶領下,農場的發展也非常迅速。
而最讓大家感到可貴的是,他們覺得劉妍潔沒有城裡人的囂張氣焰,她常說:“我從來沒有因為城裡人,就一直比別人高人一等,我們都是一樣的。 ”
也是在濮陽農場工作期間,她認識了自己的愛人陳建華。
陳建華在當地土生土長,是個有本分的人,而且很熱情,經常主動幫女同志分擔工作,大佬們都很尊敬他,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是個啞巴。
那麼問題來了,乙個內向,乙個不會說話,兩人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原來,當時農村很多知青都是幹很農活的,當地老百姓也覺得不能虧待這些好青年,於是跑到媒體上拉線,想著給他們介紹物件,讓他們過上安定的生活。
陳建華是陳姐介紹到劉彥杰的農場,又是陳建華母親的託付,對劉彥杰很滿意。
不過,一開始劉彥杰並不同意見面,畢竟兩人並不熟悉,劉彥杰也是擔心和物件的交易會影響她的工作,她想以後再談。
但劉妍傑的表現太過突出,很多男同志對她印象不錯,經常請人做媒,漸漸地,離家多年的劉彥杰也覺得是時候有個家了。
當時介紹她的男人,要麼遠方,要麼也是知青,這不符合劉彥杰留下來工作的初衷。
兩人於1976年春天開始談戀愛,回憶起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劉彥杰晚年依然笑容滿面。
因為陳建華雖然是個啞巴,但做事利落,而且非常尊重女同性戀,也非常能吃苦,很善解人意。
“你說什麼? 我有很強的自卑感,我比較矮,1.49公尺,現在我只有1.45公尺,並不出眾。 老實說,我們在體型和外表上都配不上別人。 反正我不會回去,在這裡成家也是一樣。 在城市裡生活很辛苦,不管這裡發生什麼,我們都可以吃喝。 他不喜歡我們,所以我們沒有挑剔他,所以我們同意了。 ”
就這樣,相處了半年多,劉彥杰覺得陳建華值得終身託付,兩人在今年9月結為夫妻。
其實,當劉媽媽得知女兒要嫁給啞巴的時候,她是百分百不甘,畢竟看到知青要回城了,她也希望女兒能回城裡生活。
劉媽媽不停地勸著劉彥杰,但劉彥杰早就打定主意了,既然要留在鄉下成家,那她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
我已經告訴過你,到時候,不要怪老爺子沒有做決定。 開明的劉媽媽終於支援了女兒的想法,畢竟孩子自己生活,父母只能提供參考。
乙個女知識分子,乙個大城市的年輕女子,乙個鄉下啞巴的婚姻,自然會引起一些討論,有人說劉彥杰要錢,有人說劉彥杰一時幸福,她無話可說,但劉彥杰一句話也沒反駁, 因為她知道,這條路是自己選擇的,自己的生活是自己過的,至於別人喜歡說什麼,那是他們的自由。
而他後來的生活,也讓劉彥杰覺得自己選對了人。
陳建華很體貼,每次劉彥杰下班回來,陳建華做飯侍候,劉彥杰的衣服也由陳建華洗,家務也由陳建華做。
當老闆的時候,劉彥杰想吃水果罐頭,但家裡沒錢,就陳建華去幾十公里外的一家小店賒賬,他把罐頭帶回家,可是一口都沒吃,就留給了劉彥杰。
二女兒出生時,劉彥杰想吃肉,可是附近店裡沒有肉,連基本的豬肉都要遠方的團部去買。
陳建華見狀,去雞籠裡擋住了下蛋的母雞,家裡只有乙隻,劉彥杰心甘情願,陳建華還是用手比劃著:“殺吧,別勉強,以後賺到錢我再買。 劉彥杰很感動。
這樣一來,夫妻倆雖然在生活中有過爭吵,但一直彼此親近,相互理解,互相尊重。
後來看到農場裡的知青都回城了,只剩下劉彥杰一人,陳建華很不舒服,他很想勸劉彥杰回去,畢竟他回城也不用跟著自己吃苦,但是劉彥杰真的回去了,他捨不得, 這些年,他早就把劉彥杰當成了自己的親近親戚。
那邊,劉母也勸女兒早點回去,她知道女兒這些年一定吃了很多苦,女兒既然已經結婚生子了,實在不可能帶著老公和孩子搬到城裡去,老兩口會出錢的。
劉彥杰被母親的話很感動,但她還是拒絕了,她也想回城裡生活,可是她離開了他的生活怎麼辦? 帶他一起去? 他不會說話,他將如何在城市裡生活? 他能適應城市生活嗎?
劉彥杰想了想,她覺得既然嫁給了陳建華,就應該負責到底,她選擇留在農場,繼續和老公生活在一起,陳建華得知妻子的決定後,也很感動。
就這樣,夫妻倆大半輩子都生活在鄉下。
後來,大女兒進城讀書,去醫院當**,小女兒留在她身邊開了一家店,兩個孩子也成家了。
後來,考慮到父母年事已高,劉彥杰的兩個女兒湊錢給夫妻倆在哈爾濱買了一套房子,想著至少可以在城裡住得更舒服一些。
這一次,劉妍潔沒有再拒絕,因為她已經完成了任務,在大北荒的努力中問心無愧,現在就算是為了妻子的健康,也該好好享受了。
到了夏天,劉彥杰還是會陪老公回鄉下生活,他們在那裡住了幾十年,早就習慣了。
有人曾經問過劉彥杰,他一輩子在農村幹什麼,幹了一大堆髒活? 她平靜地說“我什麼都不想要,人老了也要有個家,我從不後悔,我覺得挺好的! 有人必須做任何事情,什麼都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