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區發布首批社會信用領域協調地方統一標準**。
組織的“數字身份證”功能更加強大。
近日,由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牽頭,在京津冀協調地方標準發布《法人等組織統一社會信用**資料要素交換規範》和《法人等組織統一社會信用**資料共享與應用規範》中。 將於2024年2月18日起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同步實施。
統一社會信用**作為全國範圍內唯一且不變的身份標識,是組織的“數字身份證”,為各部門之間的資訊共享和業務協作奠定了基礎,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基石。
據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關於開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等組織統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的要求,自2015年實施統一社會信用體系以來, 京津冀各區域動態更新統一社會信用資料庫,覆蓋機構設立、司法行政、民政、民間宗教、工會、市場監管等登記管理部門。北京、天津、冀等地根據各**部門需求開展了統一的社會信用資訊應用服務,但應用方式和技術手段不同,存在資料服務動態性差、共享應用效率低、安全性差等問題,影響了資料資源共享應用的整體效率。 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規範京津冀統一社會信用**資料交換,加強區域間統一社會信用**資料共享應用,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共同提出制定京津冀協同這兩個地方標準。
規範和統一社會信用**資料共享應用,對京津冀政府各部門資料共享,建立跨部門、跨平台的資料共享和應用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公共服務整合方面,京津冀統一社會信用資料資訊是重要的政府基礎資源,具有全面、共享、融合等特點,為各級部門開展電子政務、加強行政管理、監管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經濟社會行為提供資料支撐。 在實施“網際網絡+監管”方面,統一社會信用**在機構全生命週期中具有唯一識別功能,將統一社會信用**資訊引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領域,將有助於**部門開展機構資訊收集、歷史追溯、政府治理等工作,充分發揮政務監管的有效性。 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京津冀地區社會信用資料與資訊的有效共享,對建立京津冀信用資料共享區,助力信用資訊跨區域互認,形成資料交換聯動一體化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首批京津冀統一社會信用領域協調的地方標準,兩份標準聚焦京津冀統一社會信用資料資源整合和京津冀統一社會信用基礎資源庫的建立,規定了京津冀統一社會信用**資料要素,並對京津冀統一社會信用應用提出了技術要求介面,旨在為跨部門業務協作提供身份認證、安全驗證和資料共享應用。
兩份標準將為跨地區、跨部門、跨平台應用統一社會信用**資料資源提供統一、規範的技術支撐,為公共服務融合融合提供資料支撐,推動“網際網絡+監管”實施,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統一社會信用**“數字ID”的作用。 (記者 馬 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