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消費從疫後復甦到持續擴張,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慧型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產“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這為進一步釋放綠色旅遊消費潛力、促進旅遊業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我國培育和創造了較為豐富的綠色旅遊產品體系,努力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綠色旅遊消費需求。 **部門、協會、企業在旅遊消費重點領域將綠色理念融入全鏈條,推動產業轉型公升級。 例如,實施旅遊業綠色認證制度,出台“國家綠色旅遊示範基地標準”等相關標準,建立綠色酒店、綠色景區等標準體系。
下一步,培育和擴大綠色旅遊消費,要瞄準消費個性化、多元化、結構公升級的趨勢,聚焦廣大遊客的需求,從讓群眾最有收穫感的環節入手。
從核心需求來看,綠色旅遊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出行前和行內兩個階段。 遊客在出行前需要綠色旅遊資訊服務,不僅需要綠色旅遊資訊服務,還需要綠色低碳的交通服務、接待服務、便民服務。
旅遊者在出行前主要通過旅遊公共服務機構、旅遊服務提供者和社會網路獲得綠色旅遊資訊服務。 例如,旅遊城市、鄉村旅遊景區、景區、酒店和民宿等經營的官方企業,以及它們開展的造福百姓的綠色活動。 在旅遊過程中,遊客可以通過選擇更綠色的旅遊接待設施和出行方式,提高旅遊消費的綠色性。 例如,在綠色旅遊酒店、民宿、商場等旅遊接待設施消費,以及在長途旅行中選擇更環保的交通工具。
綠色旅遊消費是以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前提,是讓人們親近自然景觀,獲得身心愉悅的旅遊活動。 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嚮往,是人們選擇綠色旅遊消費的內在訴求和主要驅動力。 豐富產品品類,提公升消費體驗,是解決綠色旅遊消費痛點、釋放綠色旅遊消費潛力的關鍵。
要重點出台政策規劃,加強重點區域建設,優化金融保障措施,夯實旅遊業綠色發展基礎,釋放綠色旅遊消費潛力。
首先,要突出規劃引導,包括地方探索、部地共建、部委推進等。
二是聚焦綠色旅遊景區(景點)、住宿、交通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示範建立引領效應、生態預審的強制作用、公共服務的對接作用,促進旅遊業綠色發展。
三是用好金融財政工具,增強綠色旅遊參與者的獲得感。
最後,多渠道、廣泛宣傳綠色旅遊消費相關政策法規。
目前,地方實踐以資源條件為基礎,以改善民生為重點。 四川省成都市緊抓交通重點領域,將綠色旅遊資源與智慧旅遊綠道進行整合,提高智慧旅遊綠道可達性,助力民眾綠色出行,培育綠色旅遊消費需求。 2024年,青海省委、省委建立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不僅促進了生態保護,還帶動全省近18萬貧困人口脫貧,以綠色旅遊的發展增強了人們的獲得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索建立我國生育友好型社會以應對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等挑戰的過程中,優質的生態空間有效促進了親子、親女、社群養老等地方實踐與親子旅遊等產業實踐的共同發展, 研究和學習旅遊,以及老年人逗留和健康旅遊。
對此,各地可探索綠色旅遊與兒童友好城市、婦女友好城市、居家社群養老、綠色社群、和諧鄉村建設的銜接,推動綠色旅遊與文化、教育、體育、農林草原、衛生、中醫藥等領域的融合。
企業可以通過內部運營和全價值鏈的綠色轉型,進一步豐富綠色旅遊消費場景,提公升遊客的綠色旅遊消費體驗。
一方面,要以應用新能源技術和綠色管理措施為抓手,提高內部運營的綠色水平。 例如,新能源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有助於塑造當前和未來的綠色旅遊消費場景。 另一方面,要從多層次推動全價值鏈轉型,如第一鏈綠色管理、生態夥伴綠色合作、產品綠色創新等,為擴大綠色旅遊消費提供支撐。
從行業實踐來看,**旅遊平台傾向於進行綠色產品認證,比如攜程平台上的“可持續旅遊”標籤覆蓋了超過10萬種綠色旅遊產品。 以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碳中和生態景區為例,景區年接待遊客約116萬人次,採用新能源技術開展碳監測,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3500噸,新增植被湖泊碳儲量相當於碳團聚體950多噸。 開展綠色**兌換積分活動,倡導節約環保,也是眾多景區探索的領域。
未來,圍繞綠色旅遊消費場景創新,旅遊企事業單位、景區、鄉村旅遊景區應主動提公升與旅遊院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水平。
相關環節的旅遊行業協會、旅遊企業、平台企業、金融機構、旅遊相關企業可探索聯合推出綠色旅遊消費行動計畫,以綠色旅遊研究季、民宿季、美食季、商品季等形式培育綠色旅遊消費增長點。 通過發放綠色旅遊消費券、積分等方式,釋放綠色旅遊消費潛力,打造綠色旅遊消費良好風向。 (作者:熊娜,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旅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