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抗戰電視劇集《雪豹》中就有這樣乙個環節,講述的是當時的主人公周衛國為了攻打萊陽兵工廠,向邱司令和吳政委索要裝備。
其中乙個條件是周衛國向邱司令要了一把炮,但周衛國特別強調“每個隊員都要配備一把炮,不能在晉製造,而應該在德國製造。
最後,為了滿足周衛國的要求,團長邱只好召集了全團的營、連、排幹部,終於拿出了十二支炮彈槍。
事實上,對於長期活躍在敵後八路軍來說,裝備一支精銳的炮彈班並不少見,甚至當時的很多軍閥都對炮彈特別情有獨鍾。
比如西北軍的馮玉祥已經購買了大量的這種炮彈,當時馮玉祥的西北軍裝備薄弱,火力在各地軍閥中非常不足,為了彌補自己火力上的差距,馮玉祥毫不猶豫地花了很多錢為自己打造了一支手槍隊。
讓人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讓馮玉祥在後來的軍閥混戰中獲得了一定的優勢,這支西北軍的手槍隊,在未來的抗日戰場上,算得上是乙個奇蹟。
而當時德國駁船炮在中國如此流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炮彈容量非常大,1931年,德國推出了毛瑟M1932***,這是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手槍,這把手槍的滿容量是20發,而一般手槍最多是七八發子彈,所以它還有乙個別名叫“20發”。
除了彈藥容量大之外,毛瑟手槍的射速也是他受青睞的原因之一,對於當時缺乏衝鋒槍和機槍的八路軍來說,彈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八路軍在近戰方面的不足。
當然,這種部落格手槍並非沒有缺點,例如高後坐力,這就是為什麼德國人自己沒有大量裝備部落格手槍的原因。
不過,中國很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為了彌補後坐力大導致精度不準確的問題,只要在手槍後部加乙個木槍托,後坐力被肩部抵消,加上穩定的木槍托,再加上高彈容量,讓這款部落格手槍成為“衝鋒槍”。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彈槍的威力,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還專門裝備了彈殼手槍的手槍連,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威力。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當時70%的駁船手槍都賣給了中國。
不過,德國原裝的彈殼手槍的**其實並不便宜,所以當時只有**軍隊裝備了大量的原裝彈殼手槍,其他軍閥根本就沒有能力裝備。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狼多肉少,所以當時的一些軍閥紛紛效仿,當時能模仿的地方只有兩個,乙個是東北的瀋陽兵工廠,另乙個是燕溪山的太原兵工廠。
閻錫山經營山西38年,除了靠自己的狡猾,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武器庫。
當時,太原兵工廠雖然在世界上還不夠,但在當時的中國,他絕對是最優秀的兵工廠之一,在閻錫山執政山西的那段時間裡,太原兵工廠不僅生產了大量的日本步槍和德國克虜伯槍,還生產了大量的“晉制”駁船炮。
商人閆錫山在“做生意”方面頗為精明,他生產的“晉制駁船炮”除了裝備自己的部隊外,都賣給了西北軍和其他地方軍閥。
不過,太原兵工廠雖然彌補了當時炮彈的不足,但在質量上確實無法與原來的德國炮彈相提並論。
所有的槍炮都必須以鋼鐵為本,而當時我國的鋼鐵冶煉技術顯然根本不夠用,除了鋼材產量不達標外,製造駁船炮的遮擋處理也要精準,這在當時的國內水平上無疑是難度太大的。
也正因為如此,晉制的炮彈質量非常令人擔憂,所以仿製炮彈槍經常出現爆炸、失火等致命情況。
駁船炮常用於頻繁的高速射擊,所以經常磨損,往往第一片駁船炮還不錯,第二年容易出現卡住、失火等問題。
著名戰鬥英雄楊子榮在戰鬥中因為炮彈失靈而喪生,錯過了被土匪打死的機會。
所以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出身於**軍的周衛國,根本看不起金氏製造的駁船炮。
不過,這支手槍為中國抗戰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上世紀80年代,仍然有警察使用駁船手槍,可見中國人對這把槍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