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和重慶大學聯合發布《2023年中國建築與城市基礎設施碳排放研究報告》。, 23.2021年建築運營階段的碳排放量000萬噸,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21%6%, 下降 01%。
公共建築、城市居民住宅和農村居民住宅的碳排放比例總體保持在4:4:2。 其中,公共建築佔建築面積的21%(150億平方公尺),排放量約佔41%(95億噸二氧化碳),這是建築運營中最重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城鎮住宅建築面積(334億平方公尺)佔比最高(47%),其碳排放量(9.;1億噸二氧化碳)佔40%。農村居民住宅建築面積(230億平方公尺)佔32%,其碳排放量(44億噸二氧化碳)相對較低,為19%。
2021年中國住房建設全過程碳排放量。
全國加快城鄉建設方式轉變
綠色、超低、近零能耗建築
為實現3060目標,全國20多個省市陸續研究出台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建成節能建築面積超過303億平方公尺,佔城市民用建築面積的64%以上。 全國累計綠色建築面積已超過100億平方公尺,其中2022年城市綠色建築建設將大幅加快,當年城市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重將達到90%左右。
在積極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方面,全國既有住宅和公共建築共完成21億元和3改造面積7億平方公尺,超低、近零能耗建築面積3700萬平方公尺。
據統計,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將於2023年公布九近零能耗建築清單,共有 147 個專案
近日,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公布了《2024年首批近零能耗建築評價專案成果表》,首批專案共有25個,按建築型別劃分為公共建築18棟,住宅7棟; 根據評估結果,近零能耗建築有6座,超低能耗建築有19座。
近零能耗建築
定義和脫碳技術體系
建築領域實現零碳目標的三大任務之一是實現建築零碳排放,而零能耗建築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是推動建築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也是建築領域落實“碳達峰”和“碳中和”要求的重要途徑之一。
超低能耗建築它是近零能耗建築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圍護結構、能源與裝置系統、照明、智慧型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綜合選擇各種節能技術,能耗水平遠低於傳統建築。 其室內環境引數與近零能耗建築相同,能效指標略低於近零能耗建築,其建築能耗水平應高於現行國家標準減少50%以上。
天津某專案採用的超低能耗建築技術。
近零能耗建築是指為適應氣候特點和自然條件,通過建築定向、遮陽、保溫等被動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滿足建築物對供暖、空調、採光的需求,通過主動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裝置和系統的效率,充分利用建築物本身及其周圍環境建設可再生能源設施的建築物, 並用購買的可再生能源進行補充,使可再生能源的年能源供應量大於或等於建築物全年的全部能源消耗。建築物的能耗水平應高於現行國家標準減少60%-75%以上。
近零能耗建築技術系統。
近零能耗建築技術體系可概括為:用被動技術減少能源需求,用主動技術優化能源效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補充能源供應,用智慧能源使用和管理技術提高能源效率。
利用被動技術優先減少能源需求
被動技術的使用應考慮到建築物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 以寒冷氣候區為例,合適的被動技術包括:保溫效能高的圍護結構,可為室內冬季蓄熱、夏季保溫提供保障; 合理設定建築形狀係數和窗牆比,可使建築造型緊湊,有利於冬季室內熱量增益,降低能源需求; 無熱橋設計,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冬季建築物的熱量損失; 氣密性好,對減少冬季採暖能量損失有顯著作用。
利用主動技術優化能源效率
常見的主動技術包括:高效新風能源**系統,可再利用通風損失的能量**; 高效空調系統的能量傳輸和分配效率是普通空調系統的3至5倍; 自動溫濕度控制系統可以解決傳統空調系統室內溫度變化大、人工監測調節困難等技術難題。 以天津某專案為例,建築主動技術優化可進一步挖掘專案20%至40%的節能潛力。
用可再生能源技術補充能源供應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建築物的能源需求並補充了能源供應,但不能完全抵消能源消耗。 常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包括光伏發電。
通過智慧型能源消耗和管理技術提高能源效率
採用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加強對建築能源的管控,降低能耗管理難度,提高建築能源運維管理的有效性,達到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的目的。
近零能耗建築:蕪湖建築科技產業園二期(B區)。
減碳聚焦於既有建築
實現數字能源公升級轉型
面對全國334億的城市住宅建築面積和150億的公共建築建築面積,正如中國建築節能協會被動式建築專委會輪值主席徐強所說:“科技引領新建築,但減少碳排放也必須關注既有建築。 ”
在雙碳目標下,超低能耗建築或零碳建築的被動技術只體現在新建建築上; 利用80%的既有建築,通過主動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技術、數位化控制等方式解決能耗問題。
陳鰻科技作為建築綜合能源服務商傾斜小鰻魚管家綜合能源管控平台基於物聯網、AI資料分析等技術,從運營管理、空調充電、能源管控、節能解決方案、售電服務、能源碳雙管、運維管理等方面滿足物業管理人對建築能源的管控,從而減少資金管理投入,提高建築能源運維管理的有效性。
建築業的節能減碳
庫存優化和增量控制同樣重要
發展階段
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日益突出,發展綠色低碳是建築節能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綠色工地”到“全過程綠色建設”再到“零碳建設”,近年來,從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為我國城鄉建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系統性引導,跑出了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秘書長吳景山表示,從建築全過程碳排放增速來看,“十四五”期間我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增速明顯放緩說明建築業節能減碳工作已開始進入存量優化與增量控制並重的發展階段
改變建築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大大降低建築能耗,減輕生態環境負擔,是時代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