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美國前羅納德·里根的葬禮上,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會見了前蘇聯最後一位最高領導人公尺哈伊爾·戈巴契夫。 在他們的談話中,李肇星提出了乙個備受關注的問題:“為什麼蘇聯作為乙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大國,在短短幾年內就解體了? ”
戈巴契夫回答說:“因為蘇聯沒有***這個答案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世界一直在等待中國重蹈蘇聯覆轍。
但是,在關鍵時刻,中國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保住了中國,為中國的實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蘇聯解體後**究竟做了什麼,又是如何扭轉局面的呢?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公尺哈伊爾·戈巴契夫在電視上宣布辭職。 與此同時,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的蘇聯國旗 - 帶有交叉鐮刀,錘子和金邊紅星的鮮紅色旗幟 - 慢慢下降。
這標誌著已經存在了69年的蘇聯正式解體,並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 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乙個社會主義國家,一直被視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和領袖。
因此,蘇聯解體不僅是乙個國家的問題,而且是整個社會主義世界的危機。 回顧二戰末期,1946年3月5日,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公開指責蘇聯搞“擴張”,強烈主張英美同盟和西方共同抵制蘇聯的“侵略”。
這些激烈而辛辣的言論,正式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美蘇不斷相互對立,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局勢緊張。 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台,美國確立了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思想和外交政策的指導思想。
由此,世界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全面爆發,不斷公升級。 韓戰和越南戰爭是冷戰的表現,美國與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在南韓和南越南之間以及北越南之間進行了長期的熱戰。
另一方面,古巴飛彈危機幾乎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滅絕的13天”。 即使在蘇聯解體後,兩極格局被打破,美國成為“一超級大國多大國”格局下唯一的超級大國,西方國家仍然對社會主義國家保持警惕,千方百計針對和打壓社會主義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蘇聯解體後形成的15個國家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喬治亞等,很快就堅定地轉向了西方。
波羅的海三國尤其如此,它們奉行“去俄羅斯化”和“西化”的政策,甚至在經濟上與俄羅斯脫節,毫不猶豫地接受苛刻的條件以加入北約。
即使是俄羅斯的第一任**葉爾欽也奉行親西方政策。 他們希望通過全面西化、加入歐盟和資本主義轉型來贏得西方的接受和援助。
因此,蘇聯解體後,西方普遍認為,中國這個社會主義新大國可能會崩潰解體,要麼屈服於西方,要麼被資本主義國家瓜分。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發展迅速,無論是經濟、軍事、科技還是國際地位,提公升的速度無與倫比,令人自豪。 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工業國、第一大製造業大國和第一大國,並享有多項榮譽。
在高鐵、量子通訊、超級計算機等高階技術方面,中國也處於領先地位。 去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經濟陷入疲軟狀態,美國經濟也遭遇70年來的低點,GDP大幅下滑。
然而,中國GDP總量逆勢而上,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中國的快速發展令美國感到恐懼。 儘管無法正面競爭,但美國製造了陰謀論,試圖詆毀中國的形象。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是如何克服危機、迎難而上? 事實上,答案只有乙個關鍵點:吸取蘇聯解體的教訓,選擇正確的道路。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看穿了蘇聯模式的缺點和缺陷。 因此,在198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堅定地表示,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由於及早預見到這一形勢,並作了充分的準備,蘇聯解體後,面對國際上對社會主義的批評和對“中國是否會步蘇聯的後塵”的懷疑,直接向世界宣布,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決不重蹈蘇聯的覆轍。
讓我們深入了解我們的國家從蘇聯的經驗中吸取了哪些教訓,同時建立了哪些獨特的道路。 首先,我們需要堅持獨立。
眾所周知,蘇聯曾經是全球超級大國,但它的崩潰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 然而,其中最核心和最致命的無疑是錯誤的親西方道路。
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曾試圖進行全面改革、西化並加入西方陣營。 而這一切的主要推動者葉爾欽自1991年6月當選俄羅斯以來,一直在大力鼓勵甚至強迫蘇維埃共和國獨立,從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例如,包括哈薩克在內的五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一起前往莫斯科,要求葉爾欽停止蘇聯解體的計畫,但葉爾欽堅決拒絕。
為了討好美國和西方,葉爾欽不顧俄羅斯的實際國情,推行**制度,邀請美國人傑弗里·薩克斯實施“衝擊**”。
雖然這種以“公開價格和快速私有化”為核心的**在玻利維亞取得了成功,但它導致了俄羅斯的嚴重衰退。
在實施衝擊**的前三個月,俄羅斯的經濟困難雖然暫時得到緩解,但從第四個月開始,情況急劇惡化,原本屬於集體的資源被少數寡頭控制,民生經濟變成了富人的博弈。
在西方模式的衝擊下,俄羅斯市場秩序陷入混亂,經濟崩潰。 1992年,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創,GDP萎縮到美國的十分之一。
更糟糕的是,葉爾欽為了討好西方而砍掉了自己的手臂,使俄羅斯更加虛弱。 然而,西方非但沒有兌現承諾,反而趁熱打火,大肆推動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企圖利用車臣問題**俄羅斯。
這一切使俄羅斯深刻認識到,乙個國家要想長期發展壯大,就必須保持完全獨立,不能把自己的命運託付給別人,尤其是西方。
因此,“靠自己勝靠天地,信宗教、信佛,又怎能信鬼神”已成為俄羅斯人民的共識。
**蘇聯解體後,中國一再強調獨立的必要性,以保護自己免受國外政治波動的影響。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自1953年以來的基本外交政策,旨在通過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方式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
蘇聯的霸權導致了中蘇關係的破裂和衝突的公升級,這加強了中國的和平外交原則。
1958年初,蘇聯第一艘核動力潛艇試航成功後,向中國提出在海南島建立長波無線電台,與中蘇、越南建立聯合潛艇艦隊的請求。
中方對長波無線電台建設表示積極態度,明確表示中方願意自行出資管理長波無線電台,必要時向蘇方提供援助。
然而,蘇聯提出的要求超出了中國的預期,強調“共同”二字,希望租用中國的港口和機場,甚至在中國建立蘇聯軍事基地。
這種變相的破壞主權的要求引起了強烈的不滿,導致中蘇關係急劇下滑。 除中國外,蘇聯各共和國也受到列強沙文主義的影響,也有許多受害者。
例如,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是最早脫離蘇聯並加入西方的三個國家,在 1940 年 6 月被蘇聯軍隊入侵和占領後被迫加入蘇聯。
這些經歷使這些國家對蘇聯的統治充滿了深深的懷疑和不滿。
蘇聯過去肆無忌憚地動用武力,不僅損害了國家形象,也給蘇聯經濟發展和民生帶來了巨大壓力。 ** 已經多次明確表示,蘇聯的失敗應該從霸權主義、集團政治或條約組織不可行這一事實來看。
因此,中國應避免捲入集團政治,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一貫堅持和平外交理念,從不干涉別國內政,從不主動挑起爭端。 我們向脆弱的小國伸出援助之手,積極支援它們。
面對西方國家的挑釁和威脅,我們堅持“人不得罪我,我就不得罪人; 如果有人得罪我,我會先忍耐; 如果有人再得罪我,我會反擊“,堅決堅持和平外交政策。
正是這種堅定的態度,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上公升。 即使美國等國家攻擊誹謗我們,我們也能冷靜應對,因為我們始終堅持正義。
第三,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如果盲目模仿西方模式,震驚**,那麼這將直接導致俄羅斯經濟的崩潰。
完整的“計畫經濟體制”是俄羅斯經濟困難的根源。
蘇聯曾經實行高度集中和嚴格的計畫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蘇聯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統一指揮生產和管理經濟,企業沒有任何自主權。
在戰爭年代,計畫經濟體制確實能夠迅速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效率。 然而,在和平發展的時代,這種模式壓制了人民生產和勞動的積極性,因為無論他們多麼努力,能賺多少錢,他們都只能得到國家分配的份額。
更糟糕的是,由於美蘇爭奪霸權帶來的巨大壓力,蘇聯長期處於瘋狂的軍備競賽之中。 70年代,蘇聯為了實施勃列日涅夫提出的“軍備優先”戰略,甚至將工業發展資本預算的85%以上投入到重工業中,導致蘇聯的軍事水平空前強悍,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核彈頭,各種型別的**堆積如山, 但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往往是不夠的。
蘇聯的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人民生活水平停滯不前,難以提高。
1992年,在第一次南巡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保公有制為主體,國家在巨集觀上進行調控,同時大力支援市場的自由全面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國際發展和市場活力。 與蘇聯一些領導人喜歡搞政治行為相反,我們始終堅持真正的民主和自治。
在以蘇聯為首的一代領導人全面認真的指導和指揮下,中國不僅沒有重蹈蘇聯的覆轍,反而以更強的實力徹底反擊了西方的疑慮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