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阿德勒心理學重新定義親子關係,從哲學的角度質疑育兒的本質。 找到管教的界限,給孩子直面生活的勇氣。 其實岸美一郎想說的並不是真的“沒有教養”,而是父母應該放棄更多任性、自私、非理性的養育方式。 孩子的成績如何,如何培養孩子的發展,都屬於孩子未來的生活,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在閱讀《無教的勇氣》一書時,相信很多家長可以重新思考,什麼樣的養育方式對孩子最正確、最有幫助。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前提
孩子要為孩子的失敗負責。 “陪伴是身心的陪伴,父母是否有一顆真誠的心和責任感才是關鍵。” 孫雲霄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在親自撫養和陪伴他們方面有更多的障礙,比如最常見的障礙是父母說自己沒時間陪著,想出去掙錢養家餬口。 “其實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父母不想太辛苦,不想付出更多。 誠然,他們的生活並不容易,他們必須謀生,他們必須賺錢,他們必須撫養孩子,這些事情必須處理。 他認為,陪伴其實是身心的陪伴,父母是否有一顆真誠的心和責任感才是關鍵。 例如,他說,“就好像照顧孩子與你無關,或者乾脆把孩子送到另乙個地方,比如把孩子送到老人和親戚那裡照顧,都是失職的表現,對孩子非常不利。 孫雲霄說,只要有責任感和愛心,就能找到各種方式盡可能地陪伴孩子,也可以和孩子建立密切的聯絡和溝通,給孩子乙個好的陪伴。 此外,他認為,父母的陪伴不僅是母親的陪伴,也是父親的陪伴。 “孩子需要父母來成長。 父親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方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父親也應該積極陪伴。 ”
既不批評也不讚美的教養方式
當孩子在學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父母會怎麼做? 說到孩子的學習,說表揚或感恩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是很奇怪的,因為孩子不是為了父母而學習的。
表揚孩子帶來的問題是,如果你不一直得到表揚,你的孩子就做不好,如果你總是被表揚,你就會成為乙個不會被表揚、不會做得好的孩子。
如果你學得好,你的孩子可以從中獲得快樂; 如果他學習不好,他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後果。 乙個為了被表揚而學習或做善事的孩子,無法真正體會到學習和幫助別人的快樂,他期待別人或外界的表揚才這樣做,而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地享受。 既然“批評”和“表揚”會破壞孩子內在價值的建立,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內在價值呢? 個體心理學告訴我們,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該鼓勵,鼓勵孩子努力,在不完美中找到積極的一面,給孩子具體而真實的肯定,相信很多家長已經知道這一點。 除了鼓勵,最重要的是“感恩”,通過感恩,肯定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人們什麼時候有價值感? 那是當你所做的事情真正對他人有幫助的時候,當你得到真誠的感謝和信任時。 與批評和讚美不同,真誠的感激是平等的。 因此,鼓勵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向孩子表達真誠的感激之情。 每乙個“感謝”,其實都是在肯定孩子的價值,讓孩子知道自己對別人有用。 也正是這種一次又一次的“感恩”,逐漸將孩子的價值感固定在了心中。 讓孩子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心中有“價值感”的孩子,能逐漸感受到“我可以在生活中做決定”的感覺。 比起被“讚美”綁架的人生,被“感恩”的孩子更能從自我價值的滋養中獲益。
給孩子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
他們要面對一些只能靠自己解決的問題,父母不能為孩子而活,但可以幫助他們鼓起勇氣面對生活。
具體來說,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自力更生,教會他們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建立面對生活的自信,找到自我價值感。
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但值得一讀一遍,其中提到了一些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實施的育兒方式。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給予孩子面對生活的勇氣是實現自力更生的關鍵。 面對孩子的生活,父母該怎麼辦? 1.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感,建立自信。 很多孩子因為學習上的失敗或失敗而認為自己不好,這種想法可能會伴隨他們一輩子,讓孩子沒有信心去面對需要獨立解決的問題。 2.讓孩子明白,一定要努力學習,但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負擔。 學習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如果你沒有取得好的成績,最後的結果需要自己承擔,不要認為自己辜負了別人的期望而感到沮喪,你只需要努力。 3.發現孩子的才華。 作者說,孩子的缺點和缺點就像黑暗一樣,父母總是關注孩子的缺點和缺點,並試圖通過批評來糾正它們,使黑暗既無法消除,也無法消除。 那該怎麼辦呢? 把光投射到它上面就好了。 投下光明,黑暗就會消失,不要看缺點,看長處。 或者把看似弱點的東西當成優勢。 例如,孩子不夠專注,但發散性思維強,想象力豐富。 4.讓您的孩子根據自己的判斷來決定他或她的生活。 沒有萬無一失的生活,父母的包辦生活未必能為孩子帶來光明的未來。 如果孩子已經勾勒出自己想過的生活,但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被認可,會抗拒,卻無法冷靜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做出自己的人生決定。
寫在最後
在這本書中,日本哲學家岸美一郎從阿德勒的理論出發,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應該有勇氣不教孩子。
岸美一郎告訴我們,表揚和批評一樣,會阻礙孩子的學習熱情,因為批評看似立竿見影的解決問題,卻破壞了親子關係,導致孩子以後不再主動做事。 表揚也是如此,乙個習慣了表揚的孩子,一旦得不到表揚,他就不會做得好,因為他錯誤地把得到表揚當成了努力的目標。
當批評和表揚都有缺點時,成年人應該怎麼做? 就是什麼都不做,接受孩子的真實面目,直到他來尋求幫助。 那麼,無所事事就是袖手旁觀,冷冷地看著對方嗎? 不。 父母有責任用愛默默地注視著孩子,只要他們發出求救訊號,就幫助他們。 父母不干涉孩子,不代表他們不在場,也不意味著他們會缺席他的生活。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其實只有一種,那就是平等。 因為只有平等的關係才能產生尊重和信任,只有真愛才能給予。 這時,和諧的親子關係自然而然地就生了。 有了和諧的親子關係,孩子才能真正願意傾聽父母的建議和想法。 否則,他會拒絕呼救,拒絕傾聽,甚至在有能力的時候把父母拒之門外,至少是發自內心的。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有勇氣不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