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忠文 傑克
中歐MBA 2023屆學生。
中歐MBA學生大使。
中歐MBA醫療健康俱樂部主席。
中歐獎學金獲得者。
MBA申請:“軟著陸”?
對於乙個在美國留學了4年的MBA申請者來說,同學們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你已經本科出國留學了,選擇在中歐攻讀MBA算是'軟著陸'了嗎? “我在申請中歐MBA時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與北美傳統的 M7 學校相比,MBA 對我這個工商管理專業的海外申請者有多大附加值? 經過幾番權衡,我決定只申請中歐的乙個MBA,主要基於兩個因素:地理位置和網路資源。 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從小在上海長大,以後也會在上海工作,中歐MBA是最適合中國MBA高校的。 在人脈方面,我最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醫療健康行業,早在我申請之前,我就聽說中歐MBA在醫療行業擁有廣泛的校友網路,如果我想在未來繼續在中國的醫療行業工作,它將是我提公升職業機會的重要媒介。 如今在中歐完成了兩個學期的學習,每天沉浸在硬核的課程節奏和豐富的活動中,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是在“軟著陸”,而是在“硬著陸”。
中歐MBA:與出國留學相比,有兩大區別。
在中歐MBA學習了6個多月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和出國留學的區別。 首先是課程的節奏。 本科課程的商科教育是循序漸進的,學生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將基礎知識一一消化,而MBA的商科教育則是“馳騁”,以最高的效率向學生追求最多樣化的基本商科知識和理論。 學期初,課程主任Shameen教授反覆向MBA學員強調,MBA緊湊的學習節奏讓每個人都能在學習商業理論的同時,也能鍛鍊自己在一定壓力和強度下評估多工優先次序的能力。
第二個是社會層面。 本科期間的商學院社交網路主要集中在公司介紹和與同學的交流活動上,而中歐MBA的社會覆蓋面極為廣泛,從每學期開學前的固定學習小組分配(確保每學期不同背景的學生組成學習夥伴), 到眾多前輩的行業分享,到中歐MBA、FMBA、EMBA等行業前輩對接的“指導與幫助”計畫,到行業導向的學生俱樂部等。蜘蛛網般的社交網路最大限度地為MBA學生提供了跨領域和跨層次交流的機會。我才入讀四個多月,就已經從中歐建立的社交網路中受益匪淺。 在指導計畫的第一次面對面會議上,我認識了我現在的導師。 即使身為公司的董事,導師也顯得非常友好,從一開始就和她交談得非常愉快,我們甚至在一天的活動間隙一起在校園裡走來走去,去“探索”那把刻有她捐贈者名字的椅子。 在後續的交流中,導師繼續耐心地回答我關於我未來在醫療健康行業職業規劃的問題,這讓我不斷堅定了繼續在這個行業工作的信心,保持開放積極的態度。 與業內前輩建立良好溝通的意義,不僅在於為實習和全職工作找到指導,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之餘接觸實際的商業實踐。
在一位同學的指導下,我組織了一次無錫之旅,讓中歐MBA醫療健康俱樂部的成員參觀了GE醫療的超級工廠。 GE醫療的超聲總監沒有像往常那樣以辦公室為重點的企業參觀,而是帶領我們參觀了展廳,講解了無錫工廠的歷史和重要的產品里程碑,並進一步帶我們去了自動化車間,學習了精益製造在超聲探頭和影象主機的生產和組裝中的實踐。 通過此次參觀,我們切實感受到了一家全球醫學影像公司對智慧型生產、智慧型配置、5S**鏈管理理念的生動呈現。 與現實接軌,從實踐層面加深理解,逐步拓展個人對商業和社會執行規律的自主思考和洞察,是中歐MBA學習與社會活動的深厚價值所在。
MBA醫療俱樂部參觀GE醫療無錫超級工廠MBA醫療俱樂部參觀GE醫療無錫超級工廠。
MBA學生生活:“迷你”公司經營。
我本科時熟悉的“不可能三角”,在我的MBA學習和生活中再次得到證實和強化。 成績、社交和睡眠,完美平衡這三者對 MBA 學生來說是乙個巨大的挑戰。 凌晨3點完成作業,24小時內與團隊成員一起參加諮詢案例競賽,共同呈現初步減碳方案後,我越來越覺得攻讀中歐MBA的經歷就像模擬經營一家“迷你”公司。 作為自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您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資源和精力之間取得平衡,同時有效地確保個人在知識、技能和人脈等核心領域的一系列挑戰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這些經歷也為將來成為某個細分市場的中高階管理者奠定了基礎。
我和我的第一學期學習小組夥伴。
慶祝您的第二學期學習小組朋友的生日。
對MBA閱讀的認知:“內捲化”對MBA的意義。
中歐MBA課程最有趣的部分是教授的個人觀點如何激勵學生。 我在第二學期上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課程是巨集觀經濟學,由兩位教授教授。 還記得上一堂課開始時,徐斌教授舉手在黑板上寫下了乙個公式,總結了他對個人職業和技能發展的看法:積攢論文成就人生,不斷“內卷”,追求卓越,成就事業。
巨集觀經濟學系徐斌教授作了最後一場講座。
有意思的是,在課程前半部分的最後,吳教授在演講時提到:不要過熱(不要過度捲起)這句話來源於巨集觀經濟GDP增速——當實際經濟增長過熱時,它超過了潛在的GDP增速,這不一定是良性的經濟發展。
巨集觀經濟學系吳教授在課程結束時作了演講。
徐教授和吳教授的內容在紙上看似衝突,但實際上卻充滿了現實意義。 近年來,“內捲化”已經蔓延到各行各業。 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資源有一定的制約,大家對未來普遍持謹慎態度。 放下工作,花時間通過攻讀MBA來沉澱和重新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選擇。 不過,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的機遇,也需要在MBA期間“潛入”,突破和超越自己的舒適區,從而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盲目地“滾動”有時並不能帶來預期的結果。 從長遠來看,通過不斷的探索、試錯,找到適合自己的“內捲化”路線、頻率和心態,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無論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在這個時代,積極擁抱不確定性,敢於思考,敢於工作,敢於嘗試和犯錯,這些態度將繼續陪伴我,活好當下,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