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對烏克蘭的持續援助,歐盟委員會制定了“四年內向烏克蘭提供500億歐元援助”的計畫,但在去年12月15日的歐盟理事會峰會上被匈牙利“否決”,導致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停滯不前”。 然而,匈牙利現在再次改變立場,準備“放手”。
據“Politico”新聞網1月9日報道,匈牙利在1月5日的歐盟預算會議上發表宣告,準備在批准“對烏克蘭的援助計畫”時“放手”,但提出了“附加條件”。
匈牙利提出了兩個“附加條件”。 首先,在500億歐元的援助總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到2027年,每年將向烏克蘭提供125億歐元。 其次,必須每年“再次投票”。 那麼,匈牙利提出的這兩個“條件”究竟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或者目的是什麼?
有分析人士認為,匈牙利提出的兩個附加條件絕非沒有針對性,一是歐爾班試圖挽回面子,因為他必須“妥協”。 二是阻撓對烏克蘭援助具有實質性意義。
在否決了“對烏克蘭的援助計畫”後,匈牙利成為公眾批評的物件,歐爾班似乎也引起了“公眾的憤怒”。 因為如果乙個國家沒有表現出其他26個國家的意願,那麼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生氣。 因此,對匈牙利和歐爾班的“包圍和鎮壓”開始了。
對於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一再反對”和阻撓歐盟“制裁俄羅斯”政策和通過“援助烏克蘭”計畫,大多數歐盟國家似乎已經“失去耐心”。 因此,當口頭“勸說”無效時,他們準備就“否決權”問題採取行動。
早在去年11月,歐洲議會就通過了一項決議,對歐盟的基本條約進行多項修改,目的是為廢除否決權“鋪平道路”。 當然,由於規則的限制,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取消否決權”,因此他們準備採取“限制”和“迂迴”的方式。
既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取消否決權,那就先從“限制”說起。 因此,一些歐洲議會議員於本月9日發起了一場運動,以啟動針對匈牙利的歐盟條約第7條。 在該條中,有一項關於“暫時取消成員國投票資格”的規定。 顯然,這讓歐爾班“面臨壓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援助計畫”被匈牙利否決後,歐盟委員會準備了援助烏克蘭的“B計畫”,據透露,這個“B計畫”將每年以歐盟成員國“個人認購”的形式向烏克蘭提供200億歐元的援助,可以繞過匈牙利。
顯然,如果歐爾班繼續“堅持我行我素”,他將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 同時,不再可能客觀地支援俄羅斯。 因此,歐爾班決定“改變路線”:在妥協的基礎上提出兩個附加條件。 這樣,不僅“面子”會得到挽回,匈牙利也將繼續發揮作用。
歐爾班之所以提出每年對烏克蘭的援助應該“再次投票”,可以反映匈牙利的政治權利。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利用這一點”來繼續實現利益最大化。 例如,同意歐盟與烏克蘭的“入盟談判”是“交換”歐盟對匈牙利的102億歐元贈款的解凍。
歐爾班提議每年分攤500億歐元的援助,這也具有深刻的意義。 事實上,歐盟的這500億歐元援助計畫可以根據烏克蘭戰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比如,如果烏克蘭戰勢緊張,歐盟可以隨時增加對烏克蘭的援助,只要總額不超過500億歐元,就不需要批准。 歐爾班提議的每年125億歐元的固定金額無異於沒有“迴旋餘地”。 可以看出,在“間接”支援俄羅斯的問題上,歐爾班真的是在“掏空”!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無論是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還是對俄羅斯的制裁,歐爾班都會進行一些“阻撓”。 因此,在特定領域,匈牙利成了一條“清流”,歐爾班也被冠以“歐洲唯一清醒的人”的美譽。 然而,歐洲人顯然不這麼認為。
在俄羅斯及其支持者眼中,匈牙利和歐爾班是“清流”、“清醒”,甚至是“正義”,但對於歐盟其他26個國家來說,他們是“反叛者”。 想一想,如果高速公路上有 26 輛汽車在乙個方向上,而只有一輛汽車“在相反方向”怎麼辦?
如果在乙個只有27人的組織裡,這26個人幾乎每次都被乙個人“綁架”,能持續下去嗎? 說白了,就算這個人“完全正確”,也絕對會讓其他26個人“不高興”。 基於此,如果這個人“不變”,那麼他脫離“組織”的那一天就不遠了。
說白了,就未來而言,要麼是歐爾班“坦白”,要麼是匈牙利“被邊緣化”。 當然,也可能有第三條路,那就是匈牙利會主動退出歐盟,奔向光明——投入俄羅斯的“懷抱”,但問題是匈牙利人民是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