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晶元製造業已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 近日,中國企業正忙著囤積晶元製造裝置的零部件,這給西方和日本企業帶來了巨額利潤,但也預示著未來的發展令人擔憂。
日本晶元裝置製造商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是最新一家從中國購買熱潮中受益的公司。 去年,全球半導體公司(尤其是儲存晶元製造商)的資本支出放緩,而中國的強勁需求幫助抵消了其他地區的疲軟。 中國海關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半導體裝置進口額同比增長14%,達到近400億美元。
在這方面,中國消費熱潮有幾個原因。 首先,中國晶元製造商一直在爭先恐後地囤積裝置,以應對西方實施更嚴格的出口限制。 對於光刻機來說尤其如此,它使用光在矽晶圓上列印微小電路。 日本和荷蘭是光刻機的主要國家,已加入美國的行列,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
根據中國海關的資料,2023年中國從荷蘭進口的光刻機同比增長近兩倍。 荷蘭阿斯麥(ASML)是光刻裝置的市場領導者,去年其對中國的系統淨銷售額增長了兩倍。 去年,中國佔ASML Systems總淨銷售額的29%,而2022年僅為14%。
雖然中國去年的積極囤貨可能會影響2024年的銷售增長,但中國對半導體產能的大量投資仍然是乙個長期趨勢。 中國生產採用最先進工藝的晶元的計畫受到制裁的阻礙,但中國公司正在研究具有更成熟工藝的技術。 中國最大的晶元代工生產商中芯國際表示,其今年的資本支出將與去年大致相同,約為75億美元。
晶元製造裝置製造商面臨的另乙個長期風險是,中國正試圖擺脫對西方的依賴。 儘管中國在光刻等一些關鍵技術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趕上,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中國企業已經可以取代西方同行。 Bernstein預計,到2026年,國內OEM在中國晶圓製造裝置市場的份額將上公升到29%。
對於西方和日本的晶元裝置製造商來說,對中國的出口限制是“福也是禍”。 就目前而言,這些製造商獲得了巨大的銷售額。 但長期風險正在成倍增加,尤其是在低端技術領域。 中國囤積晶元製造裝置,既是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回應,也是為下一階段的晶元大戰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