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記者 王成勇
2月2日晚,武漢天地壹坊南廳五樓小劇場——果然,話劇一鳴廳,近200個座位座無虛席,“全國潮相聲大會”上演,笑聲與掌聲交響。 長江記者觀察到,現場90%以上的觀眾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
一位劉姓女士被邀請上台互動,不僅接住了演員們丟擲的“梗”,還順便抖出幾個新的“梗”,引得觀眾哄堂大笑。 演員和觀眾互相扔“秸稈”,有的在台上扔“秸稈”,在台下隨意撿起; 舞台上有“秸稈”,他們必須能夠在舞台上接住它們。 舞台和舞台融為一體,分不清誰在笑。
觀眾上台互動。 長江記者王成勇攝。
演員們在舞台上用武漢話演繹周圍的事物,方言中的口語和休息後詞頻頻出現,“說驚喜”“鬼做(鄒)”......這些武漢人能聽懂的方言,讓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平凡事物有了藝術趣味,不斷成為笑點。 一群年輕觀眾在民族潮相聲的歌聲中找到了最樸素、最真摯的幸福。
三位年輕的相聲演員進行了開場表演。 長江記者王成勇攝。
據介紹,由Sure Drama一鳴堂打造的“全國潮相聲大會”,由馬三里之輩、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方單口相聲”第三代傳人張一田領銜,其**潘海波,至今已演出500餘場,深受觀眾喜愛。
至於為什麼國超相聲會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戲劇一鳴堂創始人張一天說:“主要是相聲的內容符合當下的生活,必須有一定的思考。 相聲也講表達,脫口秀之所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不就是因為反映了年輕人的想法嗎? ”
“全國潮相聲大會”在傳統相聲的基礎上,加入了年輕人喜歡看的民族潮流元素,地道的武漢方言新奇有趣的包袱,讓每一位觀眾在歡笑的同時感到更加親切,也讓更多來自外地的朋友了解漢族相聲的歷史和武漢的文化。
一位年輕女性觀眾在接受長江 River.com 記者採訪時認為,武漢天地藝坊南廳繁華商圈小劇場的開業,是吸引她的重要原因之一,“週末和閨蜜逛街,商場吃飯,順便在小劇場欣賞一場演出, 放鬆是對你一周辛勤工作的最好回報。 ”
張一天(右)和他的**潘海波一起表演。 長江記者王成勇攝。
據統計,2013年,Sure戲劇院共演出122場,吸引了5000多名觀眾,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
著名戲劇家賴勝川曾說過,戲劇表演不再是一種高階的文化活動,而是一種消費,一種稍微高階一點的娛樂,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自2015年以來,黎氏劇團在上海美羅城購物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劇院。 這種嘗試讓劇場更加栩栩如生,也更貼近觀眾的日常習慣。
我從小就喜歡舞台,做這個小劇場是我的夢想! 張一天於2013年創辦了一家私人劇團,獨立經營劇團和劇場已經有六七年了。 他的**潘海波,藝名潘文森,是馬三立先生在武漢唯一的第三代接班人。 潘海波的父親潘佔奎先生是南方單口喜劇的創始人。
相聲《催婚》戳了不少人的笑聲。 長江記者王成勇攝。
除了“全國潮相聲大會”,還有原創小劇《乞力馬扎羅山的**》、《黃泉旅行社》等,以及張怡天與武漢著名**人物馮翔共同創作的**劇《武漢**地圖》。
雖然已經逐漸走出了經營困境,但張一天對劇團的現狀並不是很滿意,“我們還需要更加努力,創作出更多的經典作品,吸引更多的觀眾自發來到劇場。 ”
編輯:謝媛.
值班人員:張萌。
主編值班: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