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在高中努力學習,只是為了考上一所好大學。 都說大學就像乙個小社會,這句話在真正上大學之後才發現是真的,相比之下,高中和大學的區別真的很大。
高中學的科目是固定的,但是上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學裡的課程明顯多了,主要分為公開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三大類,高年級還有實習和畢業,比高中要多很多。
另外,在高中,只要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就會告訴他們如何學習和傳授知識,班主任會監督學習,但上了大學後,他們提倡自由學習,有更多的空閒時間。
雖然自由度變高了,但作為大學生,卻不能算是完全獨立,因為他們還是需要依靠父母的衣食住行,各種“困難”也是無窮無盡的,很多大學生經常面臨每個月底,口袋裡什麼都沒有的情況, 所以他們不得不千方百計地問父母,這讓很多父母都不好意思。
一般來說,學生想要的生活費越高越好,而父母則恰恰相反,剛好夠孩子住。
當然,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受苦,但是他們給的生活費太多了,他們擔心孩子會養成花錢太多的壞習慣,這不僅給父母自己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還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在生活費方面,很多家長會自己估算,或者參考其他家長的意見,最終確定要給孩子多少錢。
那麼,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合適是多少呢? 有人對大學生活成本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2000-2500元和1500-2000元之間,非常高,加起來共計55%。
當然,每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也不盡相同,這個調查結果只能作為參考,家長不一定非要這樣做,畢竟不同省市的消費水平差異很大,比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上學, 每月2000元左右的生活費,可能沒那麼辛苦。
不過,在甘肅、新疆等一些城市,由於當地消費水平較低,估計每月1000元就足夠孩子生活了。
對於生活費這方面,學生沒必要盲目比較,畢竟父母的賺錢能力不一樣,沒必要讓大家都腫胖。
有意思,有網友也把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分成了五個層次,看完之後會發現,原本的“貧富差距”就是這麼明顯,怎麼劃分,現在我們來看看。
第一層:5000多元,有錢人家有礦,花錢自由
生活費超過5000元的大學生,其實在一所學校裡也屈指可數,畢竟如果按照上學的九個月來計算,每年的生活費會高達45000元。
所以,這個檔位的大學生基本上可以推斷出,他們都是家裡有礦的有錢人,已經完全實現了經濟自由,只要不買太多**貴的奢侈品,就算經常出去吃大餐,也完全綽綽有餘。
二檔:3500-5000元,小資產階級水平,隨風而行
生活費在這個檔位的學生雖然不是家裡有地雷的富人,但屬於土豪也沒有問題。
這種小資產階級可以隨風而行,因為平均每天可以有100多的開支,在滿足基本衣食的條件下,你還能有不少多餘的錢用來做自己的愛好或者其他地方。
三檔:2000-3500元,小康級,隨心所欲花錢
生活費每個月有2000-3500元,雖然你不是很有錢,但以這些生活費在大學裡生活絕對綽綽有餘,甚至可以弄點錢去社交。
能達到這個水平的學生其實也不缺錢,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只要虛榮心不強,甚至可以存一點錢,基本上打敗了全校70%以上的學生。
四檔:1000-2000,普通水平,花錢需要規劃
在這種生活費水平上,在大學生中尤為普遍,一般是這個階段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父母心裡知道要給孩子多少錢來滿足孩子的日常生活,不會讓孩子太有錢,花太多錢。
但說實話,以前乙個月1500元的生活費是很多的,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現在真的不多了,因為平均每天50元。
乙個月1500的水平是多少? 乙個學生的回答很現實:吃得好就夠了,攢點吃的大概能滿足,但如果你去一線城市上學,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第五級:1000元以下,貧困等級,需要兼職工作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不到1000元,這類大學生的父母大多屬於工薪階層。
在很多家長眼裡,大學生乙個月1500元的生活費已經夠用了,但在很多大學生眼裡,卻完全不是這樣。
看完大學生的生活費水平,應該給多少生活費,相信很多家長心裡已經有了個基本的想法,一般情況下,家長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多了解一下情況。
同時也希望大學生也明白,父母賺錢不容易,該花的不存,不該花的一分錢不花,學會自律,不比較,不愛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