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雙一流”高校的競爭異常激烈,如舟逆流而上,不進就退。 面對“雙一流”建設動態調整的現實壓力,高校面臨的任務十分艱鉅。
2024年,被警告首輪“雙一流”建設的16個學科將迎來關鍵的一年。 相關高校頻頻下功夫,打造學科,以期成功“保級”。
日前,寧波市教育局發布了2024年工作重點,其中提到將支援寧波大學力學學科順利通過整改。
力學作為我校唯一的“雙一流”建築學科,是寧波大學最早創立的學科之一,寧波大學由第一任校長朱朝祥教授在錢學森先生的主持下創立,並得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對口援助。 2022年以來,寧波大學將力學實力提公升作為“七大重點任務”中的第一項,學科建設不斷加快。
基礎紮實,特色突出
自“雙一流”大戰號角吹響以來,屹立在甬江畔的寧波大學齊心協力,調動各方積極性,打出硬核組合拳,推動力學建設再上新台階。
設立學科專區,借助全校乃至全區的力量,為力學發展注入必要的資源。 2023 年 4 月,機械與工程學院在寧波大學正式成立整合全校相關學科資源,全力支援學科發展。 寧波還出台了支援寧波大學力學學科建設的政策檔案,從資金、平台、專案、人才等方面全面支援寧波大學力學一流學科“特區”建設。
學校的特色是大學的命脈。 寧波大學作為地方高水平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高質量發展不斷凝聚辦學特色,形成辦學優勢。當國內其他知名大學的力學學科正忙著向“天空”發展時。寧**選擇向“海”進軍。以海洋工程和海洋裝備為主要領域,構建涵蓋跨海大橋、船舶、深海等要素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體系。 2023年5月,寧波大學發布重大原創性技術成果“大型橋梁柔性防艦碰撞技術與裝備”是學校衝擊力學團隊三代科學家的研發成果該技術有望服務於世界上最長的橋梁——港珠澳大橋,解決“橋梁防撞”問題。
來源:CCTV-13
人才隊伍建設是寧波大學學科完善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在2023年院士增選選舉中,寧波大學岩石力學研究所所長杜世貴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寧波大學第一位獨立培養的院士。 39年來,杜世貴從事岩體滑移面抗剪強度研究,從源頭開發新技術,到編制工程施工標準,建立工程應用例項,再到推進岩石工程應用,實現了一系列一體化創新, 並在岩土力學方向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院。
寧波大學除了學校自主培養外,還堅持引進高層次人才。 非均質材料與結構力學領域知名學者、全國優秀青年盧朝峰加盟寧波大學; 著名流體力學學者、全國優秀青年林建忠、世界知名衝擊力學專家Cim加入寧波大學全職......2023年,在國家級重大人才培養方面,寧波大學在院士、優秀青年學者、長江學者等人才專案上實現從0到1的突破。 隨著一批高層次機械人才的加盟,如今,寧氏機械技術人才隊伍的快速發展已經開始顯現。
15所高校,力爭“降級”。
對於已列入公開警告(含撤銷)名單的15所高校,接受“雙一流”複評是學校工作任務的重中之重,未通過複評的,將被調出建設範圍。 除了寧波大學,其他幾所大學也在緊張地“備考”。
一流學科的建設,需要有一位“領軍人物”來把握學科發展的方向。 遼寧大學2022年8月,新任校長於妙傑是經濟學領域非常傑出的學者,除了擔任校長外,於妙傑還是遼寧大學經濟系主任,主持經濟系工作。 不久前,俞妙傑被授予“國際經濟學會會士”稱號。他是2023年全球12位“國際經濟學會院士”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的經濟學家。2023年4月,餘妙傑合著的**被經濟學世界七大期刊之一的《經濟統計評論》正式錄用,成為遼寧大學建校以來經濟學學科發表的最高水平國際期刊之一,為遼寧大學譜寫了經濟學學術新輝煌。
面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基礎薄弱、起點低、施工時間短等施工瓶頸安徽大學2023年3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通過搭建大平台、搭建大團隊、承接大專案,支援學科發展。 安徽大學著力打造從材料製備、樣品加工到表徵的高水平綜合研究平台,建有電子顯微鏡、低溫等六大一流中心,推出多項引領潮流的原創創新。 建成“積體電路先進材料與技術研究設施”,併入合肥市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先進材料與積體電路技術產教研一體化研究院,闖入”國家隊“,為”雙一流“學科發展打響了一劑強心針。
資料來源:安徽大學。
作為廣西唯一一家入選“雙一流”的企業。廣西大學今年2月1日,由土木建築學院教授鄭潔連院士主持建造的世界最大跨度混凝土拱橋——天娥龍潭大橋擔任總設計師,主持建造了世界最大跨度混凝土拱橋,為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增添了新的動力。 進入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期以來,廣西大學圍繞“大跨度拱橋建設與運維”特色方向,打造了四支創新引領團隊; 建設5個大型實驗系統; 被批准為特色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結構全壽命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取得了突破性......零國家級學科高水平科研平台推動按計畫高質量完成世界一流學科整治和土木工程新一輪建設工作。
它還在為“雙一流”學科的重新評估做準備北京中醫藥大學、內蒙古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延邊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海軍醫科大學等高校積極搭建平台,凝聚優勢資源,打造高水平團隊,探索前沿方向,鼓勵跨學科,力爭學科建設基礎更加堅實、結構更加優化、特色更加鮮明,使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在深厚積累上不斷取得新成果和突破。
中國高等教育協會原會長屈振遠曾表示,“雙一流”建設學科的布局和結構要動態變化,可以進出。 “雙一流”建設是乙個長期推進和深化的內涵建設過程,規劃好、影響深遠、努力成功,相信各高校一定能化壓為強,在危機中培育新機遇。
*: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