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中超聯賽與中國移動咪咕戰略合作簽約發布儀式在首鋼公園舉行,雙方簽訂了為期5年的合同。 新賽季,咪咕成為全網唯一乙個全天候轉播中超聯賽賽事的新平台。
5年80億,似乎遙不可及。 現在我已經從夢中醒來,中超版權的故事還要繼續。 回顧中超版權的歷史,有甜夢也有噩夢。 它回歸現實,殘酷無情,讓人無限感嘆。 通過中超版權的變更,我們何不觸動時代脈搏?
80億,或110億,“時代下蛋”。
2015年9月底,當體育奧運強國在五年內以80億元的天價拿下中超聯賽的版權時,整個體育產業都為之顫抖。 雖然騰訊體育拿下了5年5億美元的NBA版權,但這樣的**,實在是太驚人了。
合同簽訂時,無論是足協還是體育奧林匹克強國這邊,都面帶微笑。 那是乙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時代,中超版權的未來讓人思考。
從基本的經濟層面分析來看,中超聯賽的**顯然遠遠大於自身價值。 當時,NBA在中國的版權約為7億元,而中超聯賽的版權則達到16億元。 甚至一度引發了外界的猜測:CBA的版權也有望達到60億元。
在隨後的幾年裡,我有很多機會與體育奧力董事長李一東、總經理趙軍交談,試圖找出中超天價版權背後的邏輯。 我得出的結論是,這個**顯然是不合理的,但絕對不是拍拍體育奧運強國腦袋的決定,存在是合理的。
當時,中超聯賽正處於鼎盛時期,廣州恆大已經奪得了2013年亞冠聯賽冠軍,2015年底,廣州恆大奪得了隊史第二座亞冠獎盃。 中超聯賽開始了軍備競賽,地產巨頭紛紛瞄準這一領域,中超聯賽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外援。
另乙個大背景是46號文的發布,讓體育產業一下子成了甜蜜點,熱錢洶湧澎湃,大量資金開始聚焦於這個領域。 面對資本點燃的熊熊烈火,從不缺飛蛾。 收購俱樂部、做版權生意,成為“大牌”大舉進軍體育產業的最佳載體。
2015年,萬達集團在收購馬德里競技20%股權後,收購了盈方體育和世界鐵人三項集團。 阿里體育(現在橙獅體育的前身)也是在這一年成立的,由阿里巴巴集團控股。 版權領域高企樂視體育完成8億元輪融資; 中國文化在體育領域展開廣泛布局,並已加入中信資本,入股曼城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團。 蘇寧還在今年年底收購了江蘇順天俱樂部,正式布局體育產業。
搶奪版權成為押地的有效手段,中超聯賽是可以立即搶到的優質標的。 當時競標也是白熱化,除了體育奧林匹克強國、五星體育等深耕版權領域的玩家,還有雙刃劍運動等新貴。 後來披露的資訊顯示,五星體育、中視體育等其他競爭對手也都打了超過40億的電話。 中超版權的天價是從業者所預料之中的。 傳聞五星體育等傳統**敢喊天價,背後也有資本掠奪者的“鬼”。
一方面有中華文化大樹的背靠,不缺資金; 另一方面,樂視體育露出嗜血的獠牙,對體育版權胃口很大。 在更巨集觀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仍在飆公升,中國民營經濟對未來充滿活力和信心。
版權本身就是乙個期權業務,這是信愛體育CEO於凌曉反覆強調的一點,我深信不疑。 體育奧運的權力賭注也押注於未來。 在獲得中超聯賽版權後,體育奧力與樂視體育展開全面合作,以27億**的價格將中超聯賽2016、2017賽季的版權出售給後者。 未來,雙方將以交叉持股的形式共同經營中超的著作權。
在短短一年內,這筆交易就擊中了鋼板。 事後看來,樂視體育的老闆賈躍婷是個聰明人,稱霸資本市場的能力明顯高於徐佳音(賈躍婷去美國後,也騙過了徐佳音,這是後話了)。
中超80億版權才運營一年,就已經撞上了“鬼撞牆”。 賈躍亭在體育領域的飛速發展,最終目標變成了靠版權籌錢,然後把錢搬出去,至於是高股價套現,還是實現自己造車的夢想,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乙個樂視體育倒下了,另乙個站了起來。 蘇寧體育隨後接手了中超聯賽的版權,解決了體育奧運強國的緊迫困境。
在等級上,張金東和許嘉音之間有差距,賈月婷對他來說應該是一座高山。 張老闆的初衷,或許是利用體育版權,將流量引向 Suning.com,從而加速蘇寧商業帝國的血液迴圈。 賈老闆一直喊著“生態反”,他所做的卻是攻西;張老闆不如賈老闆會喊口號,但他確實踐行了後者的“生態反”理論。
蘇寧樂購分流效果總比沒有好,嚴格來說,中超使用者的購買力並不強。 同時,PP Sports也開始探索會員付費模式。 與高昂的版權成本相比,會員支付的收入簡直是杯水車薪。 而且,央視和地方電視台還在轉播中超聯賽,盜版平台當年猖獗,中超聯賽的會費很容易成為虛假的命題。
版權是一件很難做的事,樂視體育和PP體育都可能有過痛苦的經歷。 此外,2016年後,國家體育總局換帥,接任的負責人從不缺乏肆無忌憚的創造力,U23新政策、轉會調整費等不專業手段被強加給中超聯賽。 中超的裝飾受到影響,體育奧林匹克強國趁機提出減損中超版權的議案,並於2018年初正式達成新協議。 如此一來,中超聯賽的版權從5年的80億變成了10年的110億。
面對體育產業泡沫的出現,房地產經濟逐漸觸及天花板,**平台面臨版權運營困難,妥協成為時代的必然。
3 年 24億,妥協的結果
經過幾年的飄飄然,pp體育仍然像樂視體育一樣走向不歸路。 商業帝國的崩潰總是出乎意料的。
2020年9月,PP體育率先終止與英超的合作,喪鐘已經敲響。 2021年初,因為之前的版權費問題沒有解決,中超聯賽向體育奧力發出了終止函。
蘇寧體育太忙了,無暇顧及自己,剛剛奪得中超聯賽冠軍的蘇寧俱樂部在年初宣布“停業”。 他們背後的蘇寧集團也岌岌可危。 此時,樓市一片哀悼,恆大帝國搖搖欲墜,張金東投資200億元對許家印不能**,成為動搖蘇寧帝國根基的槓桿。
許佳音和張金東喝一杯酒的畫面,甜蜜如情,彷彿就在昨天。 誰能想到,張金東竟然被“情人”送給了一杯“真酒”。
這只是壓垮蘇寧帝國的一根稻草,絕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蘇寧樂購一直背負著盲目擴張的包袱,從未轉型為真正的網際網絡電商公司; 蘇寧置地深陷房地產深淵; 蘇寧金融被網際網絡金融崩潰的浪潮吞沒了。
此時此刻,在這種情形下,風雨吹走了多少風。 版權市場上唯一的大玩家是網際網絡巨頭騰訊和咪咕,後者由中國移動支援。
此時,中超聯賽也陷入了動盪之中,成為房地產危機的一大受害者。 再加上限薪令、性別中立名字、新冠疫情等政策,中超聯賽舉步維艱,很多大牌外籍球員紛紛離隊,中超聯賽的商業價值縮水。
騰訊體育的射門有些出乎意料。 此前,他們以為期一年、價值 1000 萬美元的英超聯賽版權強調了他們務實的運營戰略。 而在那個時候,網際網絡公司的生活並不是很輕鬆。
最終,騰訊以24億元的**獲得了中超聯賽三年的版權。 騰訊獲得的版權不是獨家轉播版權,這意味著中超聯賽已經從獨家轉播回歸了發行模式。 他們還正式宣布,他們已經獲得了三年的版權,每輪轉播4場比賽,**每年4000萬。 在體育產業的新寒冬,這樣的**對於懂球的皇帝來說,還是乙個難以承受的包袱,而且才播出乙個賽季,就沒有後續了。
在2022年和2023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騰訊形成了乙個實質性的新**平**播出局面,平均價格為8000萬。 上賽季優酷從第21輪開始,獲得了每輪2場中超比賽的轉播權,結束了騰訊新的**獨家轉播局面。
矛盾的是,騰訊體育在2022年年中經歷了一波裁員潮,幾乎所有的內容團隊都被剝離,只剩下製作和播出團隊。 在此之前,3月14日,“阿里裁員”和“騰訊裁員”一起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 在巨大的壓力下,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網際網絡巨頭開始降本增效,體育版權作為“難事”,很容易成為“棄兒”。 這為騰訊不與中超聯賽續約奠定了基礎。
中超版權的恢復是大勢所趨
時間的尺度已經到了今天,版權市場上的“大玩家”屈指可數。 騰訊更注重NBA版權運營,中超聯賽的版權被納入咪咕版圖早已成為業界共識。 而在咪咕的足球版圖中,只有中超、歐冠等少數主流版權。
咪咕對中超聯賽的版權並不陌生,幾乎在中超涉足體育版權市場之初,就與中超聯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後,咪咕與蘇寧體育在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共同打造咪咕-PP體育多式聯運平台,多式聯運著作權包括中超聯賽。
2019賽季,咪咕在中超聯賽轉播中應用了大量高科技,創造了多項紀錄。 在那個賽季的第9輪比賽中,上海上港(現上海海港)以2-1擊敗山東魯能(現山東泰山)。 這場經典對決,成為中超聯賽史上“5G+VR+真4K”賽事的首次直播,咪咕在背後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底,隨著PP體育中超轉播的戛然而止,咪咕與中超聯賽的命運也走到了盡頭。 在騰訊拿到中超聯賽版權後,咪咕也非常接近與中超聯賽牽手,但最終卻因為種種因素而毫無問題。
在繼續前沿之後,咪咕宣布將繼續發揮硬核技術、解說團、內容製作等優勢,為中超聯賽賦能。 8K超高清直播、豎屏直播、裸眼3D等創新技術將應用於新賽季的中超聯賽轉播。
有**報道稱,雙方的**合作是5年75億元。 公開拍賣時代結束後,版權**成為各方無法驗證或偽造的商業秘密。 雖然沒有官方宣告和宣告,但這個**還是很有價值的,可以參考。
與騰訊此前平均每季8000萬相比,15億**有顯著的**。 原因在於:一是體現了國有背景的咪咕對地方活動IP的誠意。 對《上官》新聞的評價是:“在當前環境下,此次合作將在寒冬為國內職業聯賽注入一股暖流”。
其次,提到咪咕和CBA的合作,版權套餐往往不僅限於賽事的轉播。 咪咕與CBA的合作,除了賽事的轉播,還包括一系列的贊助權。 在與中超聯賽的簽約發布會上,彩鈴服務也是咪咕強調的乙個業務板塊。 相較於騰訊與中超聯賽的合作,咪咕與中超聯賽的合作可能更為深入,咪咕也在更大程度上著重挖掘中超版權的價值。
第三,這也體現了中超聯賽版權價值的恢復。 中超版權回歸理性狀態是大勢所趨,但每年1億左右的**顯然不是乙個合理的區間。 中超主席宋凱在中超與咪咕的簽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上賽季中超聯賽平均現場觀眾人數為1.99萬人次,直播次數共計1次12億次,點播次數達到2次7億人,居亞洲第一。 這是中超聯賽版權信心逐漸恢復的地方。
還有乙個值得一提的背景,中超新賽季的冠名贊助商已經換成了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C'estbon,轉播合作夥伴是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這兩家公司都有國有背景。 在當今時代的語境下,體育產業確實依賴“國家隊”,只有“國家隊”才能打好體育這個大生意。
5年80億,已經是一朵過往的雲,繁華變成了夢想。 哪怕無奈,哪怕前方的道路布滿荊棘,中超版權的故事也會繼續書寫。 中超聯賽與咪咕牽手長達5年之久,這是乙個新的篇章,希望能成為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