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我和媽媽回家看電視,看了一部《葉問2》,充分體會到了謊言的力量。 人們普遍認為,謊言是無能為力的,真相一出,就會弄巧成拙,我對此深信不疑。 但這一次讓我起了疑心。 伊曼紐爾·康德(Immanuel Kant)說,幻覺即使被揭穿,仍然有效,就像我們知道地球繞著太陽旋轉一樣,但我們仍然不得不說“太陽從東方公升起”。
電影的劇情很老套,無非是一代武林高手在香港開了一家武術館,憑藉著強大的武功在那個亂世中站穩了腳跟,後來為了捍衛民族武術的尊嚴,與外國人一較高下, 他終於打敗了外國拳擊手,在外國人面前揚起了眉毛。他在賽場上說了一句話來提振中國人的精神:“輸贏無所謂,比武並不比中西武術強,人的身份和地位可以不同,但人格高低沒有區別。 於是,所有外國人都起立鼓掌。 我們似乎已經看慣了這種鏡頭很多年了,從《霍元甲》《陳震》到《李小龍》,我們似乎看得不厭其煩,就像戲曲中的傳統劇目一樣,繁榮了幾百年,但演員卻在變。
但是我媽媽還是很投入的。 尤其是當看到那個凶狠惡毒的外國拳擊手龍捲風在拳擊場上大言亂語,想挑戰任何乙個中國人,無緣無故地攻擊中國武術表演者(相當於啦啦隊)不肯道歉,反而嘲笑中國武術的時候,連我都覺得這種人不給他一點力量,實在是太不合理了。 接下來,當我看到洪拳手為了為中國人而戰,親自與龍捲風搏鬥,因年老病被外國拳擊手擊敗,在擂台上被打死時,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觀眾都義憤填膺,渴望看到葉問出來收拾這個小人。
然而,葉問和龍捲風對戰的幾集,徹底摧毀了我的全部情緒。 首先,負責敲響休息鈴鐺的外國人為了讓龍捲風在占上風時獲得更多的分數,故意推遲了幾次; 二是外國裁判中途修改規則,禁止踢人; 第三,當他們這樣做時,沒有乙個外國觀眾表示不滿,或者至少噓聲來展示**。 如果外國觀眾真的是這樣觀眾,他們怎麼能理解《葉問》最後的哲學並鼓掌呢?
我認為在這樣乙個引人注目的(可以說是國際性的)比賽中,幾乎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尤其是當規則在比賽中途改變時,這類似於孩子的 reippy,並且是任何比賽都不會公開容忍的醜聞。 自古以來,從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西方人就一直關注“公平競爭”,即公平競爭,按照遊戲規則進行比賽。 魯迅在寫《費埃波萊該慢下來》時,看到這個規矩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他感動不已。 但我無法想象,中國導演為了聳人聽聞,把中國人不尊重遊戲規則的壞習慣轉移到了外國人身上。 不是外國人從不違反規則,但至少外國人沒有傻到如此公開地展示自己的醜陋。 導演迎合中國人民盲目愛國主義的慾望,急得弄巧成拙,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他是否認為今天的中國人仍然像過去一樣對西方事務一無所知?
正是這些笨拙的細節,讓我清醒過來,懷疑整部電影的真實性。 當時,我對媽媽說,莫太激動了,也許整個劇情都是捏造的。 後來,我開啟電腦查了一下,果然,歷史上的葉問從來沒有在香港和外國人比賽過,也從來沒有乙個洪拳頭在比賽中被外國拳擊手打死的記錄。 這時,我只覺得後背一陣發涼,發現在中國,不僅僅是中小學課堂上灌輸給孩子們的“狼奶”,還有日常的娛樂活動中,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當然,目的可能只是為了賺錢)無時無刻不在以普通大眾“喜歡”的方式進行著無意識的仇恨教育看”。
即使是像我這樣對西方文化比較了解的人,也難免會受到這種微妙毒素的影響,而生活在中國這樣相對封閉的文化環境中的廣大普通人,如果缺乏反思精神,就更難跳出自身的侷限,擁有全球視野。 我突然想到,在某些背景和文化中,謊言往往比真相更有力量。
**10,000粉絲獎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