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美國科技市場遭遇寒流,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公布的財報不及預期,引發市場恐慌和拋售。 特斯拉、英特爾、Microsoft等科技巨頭的股價都出現了大幅上漲,市值蒸發了數千億美元。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科技股的牛市已經結束,美國永遠崛起的神話即將被改寫?
美國科技股領頭羊特斯拉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交付了180萬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38%,創歷史新高。 特斯拉的股價也在2023年達到頂峰,一度超過1000美元,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
然而,2024年1月25日,特斯拉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財務業績,這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財報顯示,特斯拉第四季度總營收為251輛67億美元,同比增長3%,低於分析師預期;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9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但非GAAP淨利潤為2486億美元,同比下降39%。 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斯拉的毛利率從23%上公升1%降至176%,遠低於市場預期,甚至不如國產比亞迪和理想汽車。
特斯拉財報公布後,市場立即對其進行懲罰,特斯拉股價當日下跌1213% 在 18263美元,總市值蒸發801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43元)8億元)。從2023年的高點,特斯拉的股價上漲了近82%,市值縮水了近8000億美元。
特斯拉表現不佳主要受鏈危機、晶元短缺、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影響,導致產銷困難。 此外,特斯拉還面臨著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包括傳統汽車製造商和新興汽車製造商,他們正在加大對電動汽車市場的投入,推出更多產品和服務,並與特斯拉爭奪市場份額。
展望 2024 年,特斯拉表示,其銷售增長將明顯低於 2023 年,因為它致力於在其位於德克薩斯州的超級工廠推出下一代汽車,這將影響其現有產品的銷售。 特斯拉尚未給出 2024 年的具體銷售目標,此前該公司設定了 50% 的年均銷售增長率。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下一代汽車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投入生產,這將是乙個艱鉅的專案,但一旦成功,它將徹底改變汽車的製造方式。 馬斯克還表示,他將“睡在生產線上”,以確保專案的順利執行。 這也是馬斯克一貫的作風,他曾多次在工廠過夜,為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的生產。
和特斯拉一樣,英特爾也是美國科技股的代表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元製造商,英特爾在2023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年營收615億美元,同比增長8%; 淨利潤為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3%。 然而,2024年1月25日,英特爾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儘管其季度營收和淨利潤超出預期,但其對2024年第一季度的展望遠低於市場預期,引發投資者擔憂。
英特爾在財報中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其預期營收為127億美元,同比下降10%; 每股收益為013美元,同比下降87%。 市場預期英特爾第一季度營收為142億美元,每股盈利為0。34美元。 英特爾財報發布後,市場對其進行了懲罰,英特爾股價在當天的盤後交易中下跌近10%至5401美元,總市值在一天內蒸發了近200億美元。
英特爾表現不佳主要是由於競爭對手的影響,尤其是英偉達和AMD,他們在高效能計算、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超越英特爾搶占市場份額。 此外,英特爾在晶元製造工藝上也面臨滯後,其10nm和7nm工藝進展緩慢,而競爭對手則推出了5nm甚至3nm工藝來提高晶元的效能和效率。 儘管英特爾已經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建設兩家新的晶元工廠,以提高其製造能力,但這需要時間和金錢,市場不會等待英特爾。
展望2024年,英特爾表示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公升其晶元競爭力,同時尋求更多合作夥伴,拓展其晶元的應用場景。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Kirsaig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英特爾有信心在2024年實現營收增長,重回晶元行業的領導地位。 他還表示,英特爾將在 2024 年第二季度推出其首款 7nm 晶元,這將是英特爾的乙個重要里程碑。
與特斯拉和英特爾不同,Microsoft於2024年1月25日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但業績超出了市場預期。 財報顯示,Microsoft第四季度總營收為5139億美元,同比增長16%,高於分析師預期;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825億美元,同比增長28%,也高於分析師的預期。 Microsoft在所有業務領域都實現了增長,其中雲計算、辦公軟體和遊戲業務尤為突出。
然而,Microsoft的財報公布後,市場並沒有給予肯定,反而拋售,Microsoft股價下跌了635% 在 24718美元,總市值在一天內蒸發了近3000億美元。 從2023年的高點,Microsoft的股價上漲了近40%,市值縮水了近4萬億美元。
Microsoft的股價**主要受到市場情緒的推動,由於對通脹和利率上公升的擔憂,投資者拋售了估值高的科技股,轉而支援更保守的價值股。 此外,Microsoft還面臨著競爭和監管壓力,在雲計算領域與亞馬遜和谷歌競爭激烈,在遊戲領域與索尼和任天堂競爭激烈,在社交領域與Facebook和Twitter競爭激烈,在搜尋引擎領域與谷歌和谷歌競爭激烈。 Microsoft還因其在Windows和Office等軟體方面的壟斷地位而受到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調查和處罰。
展望2024年,Microsoft表示將繼續推動其數位化轉型戰略,以滿足客戶和合作夥伴的需求,同時加強對創新和安全的投資,以保持其在科技行業的領先地位。 Microsoft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Microsoft有信心在2024年實現收入和利潤的兩位數增長,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他還表示,Microsoft將在 2024 年第一季度推出其下一代作業系統 Windows 11,這將是Microsoft的一項重大創新。
美國科技股的另乙隻領頭羊亞馬遜,2023年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全年營收為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 淨利潤達214億美元,同比增長84%。 亞馬遜的股價在2023年也創下了歷史新高,一度突破4000美元,市值超過1美元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商公司。
然而,2024年1月27日,亞馬遜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這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財報顯示,亞馬遜第四季度總營收為1529億美元,同比增長15%,低於分析師預期;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5億美元,同比下降8%,低於分析師預期。 更令人不安的是,亞馬遜對2024年第一季度的展望也不容樂觀,預期營收為980億至1060億美元,同比增長2%至17%,低於市場預期; 營業利潤為30億美元至65億美元,同比下降47%至76%,遠低於市場預期。
亞馬遜財報發布後,市場拋售,亞馬遜股價收盤下跌756% 在 369211美元,總市值在一天內蒸發了近1300億美元。 從2023年的高點開始,亞馬遜股價上漲了近8%,市值縮水了近13萬億美元。
亞馬遜表現不佳,主要受疫情期間線上紅利消退和競爭對手威脅的影響。 由於疫情的緩解,消費者的線下購物需求有所恢復,亞馬遜的電商業務放緩,其物流成本也有所上公升。 此外,亞馬遜還面臨著來自沃爾瑪、宜家、Shopify等電商平台的競爭,以及來自蘋果、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的競爭,這些公司正在加大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廣告等領域的投入,與亞馬遜爭奪市場份額。
展望 2024 年,亞馬遜表示將繼續加強其核心電子商務和雲計算業務,同時擴大其在醫療保健、教育和娛樂等新興領域的影響力。 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亞馬遜有信心在2024年實現營收和利潤增長,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他還表示,亞馬遜將在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這將是亞馬遜的乙個重要里程碑。
作為美國科技股的另乙隻領頭羊,Facebook在2023年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全年營收為1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5%; 淨利潤達337億美元,同比增長36%。 Facebook 的股價也在 2023 年創下歷史新高,一度突破 500 美元並封頂超過 1 美元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會**公司。
然而,2024年1月26日,Facebook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這讓投資者感到意外。 財報顯示,Facebook第四季度總營收為339億美元,同比增長28%,高於分析師預期;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117億美元,同比增長48%,高於分析師的預期。 Facebook在所有業務領域都取得了增長,其中廣告、元宇宙、電子商務和其他業務表現尤為出色。
不過,在Facebook財報發布後,市場並沒有稱讚它,而是拋售了它,Facebook的股價當日下跌了8點23% 在 45967美元,總市值在一天內蒸發了近1200億美元。 從2023年的高點開始,Facebook的股價上漲了近8%,市值縮水了近11萬億美元。
Facebook的股價**主要受監管和訴訟影響,在私隱、安全、內容審核、競爭等方面受到美國和歐盟等地區的嚴厲批評和調查。 最嚴重的是,Facebook還面臨來自美國聯邦委員會(FTC)和48個州的反壟斷訴訟,指控其通過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等競爭對手壟斷了社交市場,損害了消費者和創新者的利益。 如果Facebook敗訴,可能會被迫拆分或**這些子公司,這將對其業務和市值造成巨大打擊。
展望2024年,Facebook表示將繼續加強核心社交和廣告業務,同時加快布局元宇宙、電商等領域,搶占未來市場機遇。 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Facebook有信心在2024年實現營收和利潤增長,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他還表示,Facebook 將在 2024 年第一季度推出新品牌 Meta,這將是 Facebook 的一次重要轉型。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