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房企拖累,蒙娜麗莎瓷磚難笑

Mondo 家居 更新 2024-02-23

**:請參閱專欄。

眾所周知,這兩年房企轟隆隆。在前是恆大,在後是碧桂園,似乎一夜之間,各大房地產開發商都陷入了債務漩渦。 房地產企業的“隕落”也讓不少建材企業苦不堪言,瓷磚巨頭蒙娜麗莎集團(以下簡稱蒙娜麗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1月底,蒙娜麗莎發布業績預測,預計2023年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25 億比 35億元,同比增長16567%—191.94%。要知道,2022年,《蒙娜麗莎》還在3虧損81億元。 一年過去了,《蒙娜麗莎》彷彿翻了個底朝天。

然而,在業績預測公布後不久,《蒙娜麗莎》就發布了關於新增累計訴訟和仲裁事項的公告:截至今年1月31日,涉及蒙娜麗莎及其子公司的累計訴訟、仲裁事項數量高達3起27億元,佔其最新審計淨資產的10%07%。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蒙娜麗莎就因銷售糾紛起訴了多家房地產公司,一直沒有成功解決。 雖然蒙娜麗莎2023年的業績預測轉為盈利,但按照會計準則,其淨利潤仍將發生重大變化。 換言之,《蒙娜麗莎》依舊處於房地產雷暴的陰影之下。

股價暴跌,忙於訴訟

2017年,經過一番努力,蒙娜麗莎終於敲開了資本之門,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當時,《蒙娜麗莎》無限,備受資本追捧,當然,其營收也一路攀公升,尤其是在疫情初期,營收逆勢爆發,也成為眾多投資者眼中的“甜蜜點”。

從2019年到2021年,其收入為384億元,4864 億和 6986億元。 兩年內,收入增長了3182億元。 在此期間,其股價**達到4803元股,市值逼近200億元大關。 然而,僅僅一年後,蒙娜麗莎的表現突然發生了變化。

2022年,蒙娜麗莎的收入將達到6229億元,同比下降10%85%;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 - 381億元,同比減少22113%。至於效能變化的原因,不言而喻,你可以猜到。 因為“雷”樓盤,撥備壞賬陷入鉅額虧損。

當然,受到房地產雷暴影響的瓷磚企業很多,但蒙娜麗莎作為上市公司,真的不應該有這種錯誤。 如今,大多數股東更關心的是《蒙娜麗莎》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重回正軌。 但現實是,至少2023年的《蒙娜麗莎》似乎還沒有露出笑容。

在二級市場上,蒙娜麗莎的股價自去年8月以來一直在下跌。 今年2月6日,其股價更是**至918元股,市值僅3811億元,與鼎盛時期相比,縮水了150多億元。

二級市場的低迷一定與其表現有關。 去年,《蒙娜麗莎》第一季度的收入只有3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長了55%,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在利潤層面,雖然前三季度淨利潤高達333億元,恢復到正常水平。 但無論怎麼看高額應收賬款,它都是懸在頭上的“隱雷”。

為了解決這個隱患,蒙娜麗莎從去年開始就開始與房企“切”了。 2023年2月,蒙娜麗莎對天津立創、太陽城等數十家房地產企業提起訴訟。 在最新披露的案件中,蒙娜麗莎和重慶金科涉案金額高達近8000萬元。

但即使《蒙娜麗莎》成功,追回欠款的希望也渺茫。 《蒙娜麗莎》之所以堅持走訴訟之路,無非就是缺錢。 事實上,從上市之初,蒙娜麗莎的負債率就一直遠高於同行。 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其資產負債率已從2017年的37上公升32%飆公升至6087%。

要知道,去年上半年,東鵬控股的資產負債率僅為3956%。債務逐年上公升,不幸的是,這兩年收入停滯不前,這也讓蒙娜麗莎向前邁進。 更糟糕的是,在瓷磚行業的寒冬下,新一輪的**大戰已經開始,忙於訴訟的蒙娜麗莎可能已經身心疲憊。

行業公升級,石板難當救世主

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瓷磚產量從2017年的101塊有所增加46億平方公尺降至73平方公尺1億平方公尺。 萎縮的市場需求也讓各大瓷磚廠家“爭分奪秒”,甚至在去年開始打第一仗,換取生存空間。

雖然蒙娜麗莎躋身中國瓷磚十大品牌之列,但卻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但實際上,競爭尤為激烈。 別說有馬可波羅、歐申諾、諾貝爾這樣的老對手,還有簡。

1.大角鹿等新時代對手,更何況蒙娜麗莎的產品在消費市場上的口碑也是喜憂參半。

比如黑貓投訴平台上,就有很多關於蒙娜麗莎的投訴。 它涉及虛假宣傳、膚色差異和不平等。 當然,這些都是個案,但在消費者眼中,這顯然與蒙娜麗莎平時塑造的中高階形象有一定的差距。

換句話說,《蒙娜麗莎》在營銷上非常“血腥”。 2020年至2022年,其銷售費用為486億元,642 億和 515億元。 尤其是2021年,其廣告推廣費用將高達11億元。 而在這些昂貴的營銷背後,消費者自然是買單的。

同時,在產品內容方面,蒙娜麗莎與其他品牌相比的優勢並不明顯。 目前,蒙娜麗莎擁有梅爾奇、QD和蒙娜麗莎三大品牌。 其中,蒙娜麗莎為主打品牌,面向主流市場; QD 針對的是年輕人群,而 Melch 則專注於豪華潮汐岩板。

然而,這三個品牌都專注於陶瓷板和岩石板市場。 近兩年,抖音、小紅書等平台爆棚爆棚。由於具有耐高溫、輕薄、易清洗等特點,岩板產品可以說是全能材料,在家裝中的應用場景比瓷磚更為廣泛。

從《蒙娜麗莎》近年來的研發費用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在岩板領域的重要性。 2020年至2022年,其研發費用為186億元,265億元和235億元。 大多數研發專案都與岩板和板材產品有關。

然而,對岩板的高額投資並沒有對其收入做出太大貢獻。 根據去年的半年度報告,其陶瓷板和薄瓷磚產品營收為319億元,同比減少10元91%。從短期來看,岩板和陶瓷板並不是蒙娜麗莎的第二條曲線。

這是因為,一方面,石板市場距離大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東鵬控股、德利豐、新明珠、順成集團等品牌在岩板領域並不比蒙娜麗莎差。 從這個角度來看,《蒙娜麗莎》要想憑藉石板突破市場並不容易,更何況它最大的麻煩不在產品上。

降本增效難以掩飾利潤薄弱

在被一家房地產公司牽連後,蒙娜麗莎並沒有坐以待斃。 優化銷售結構和經營成本。 具體來說,收縮工程渠道,以大的家居戰略轉向C端市場,拓展線上渠道; 針對生產和期間成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比如,從前一年開始,蒙娜麗莎就開始裁員自救。 2022年,《蒙娜麗莎》將有5471名員工,比2021年減少1193人; 去年上半年營業成本同比下降9%09%,分銷渠道實現營收1844億元,同比增長1237%;

最終結果是,蒙娜麗莎去年的淨利潤轉為盈利。 但事實上,蒙娜麗莎的自救往往很膚淺,並沒有完全解決利潤疲軟的根本問題。

這從淨利潤的增長率就可以看出。 《蒙娜麗莎》的最高淨利潤為566億元,當時營收4864億美元; 2017年首次上市時,淨利潤為32億元,營收28億9億元。 也就是說,三年內收入增長了近20億元,但淨利潤只增長了264億美元;

毛利率低一直是蒙娜麗莎的難題。 例如,2023年前三季度,東鵬控股的毛利率為3236%,而去年同期為29%59%。與馬可波羅近40%的毛利率相比,《蒙娜麗莎》更是相形見絀。

雖然近兩年煤炭、天然氣、高嶺土的頂端瘋狂上漲,導致不少瓷磚企業毛利率嚴重下滑,但在成本控制方面,蒙娜麗莎確實不如其他品牌。

為了提高利潤率,蒙娜麗莎在2022年6月籌集了部分產品**。 但事實上,它並沒有為其利潤做出太大貢獻。 畢竟瓷磚品牌上千,漲價後消費者會有更多的選擇。

為什麼蒙娜麗莎沒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上游成本激增只是外部原因,缺乏內部戰略是罪魁禍首。

在《蒙娜麗莎》上市以來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擴大產能和“買買買買”是其發展的主旋律。 2018年在廣西騰賢縣建生產基地,2021年收購智美山德布局華東市場,借助資本實力,擴大生產,增加產能搶占市場份額。

雖然產能的釋放帶動了收入的快速增長,但激進的擴張戰略也導致其生產和管理成本上公升。 也就是說,《蒙娜麗莎》擴張初期的“大出血”,也導致了它自身的“營養不良”。

雪上加霜的是,不僅蒙娜麗莎在建廠增產能,新明珠、東鵬控股、馬可波羅也在瘋狂擴產,最終結果是瓷磚行業產能過剩,市場進入股票競爭階段。 雖然《蒙娜麗莎》的擴產是為了為即將到來的優勝劣汰做準備,但如果盈利問題得不到解決,將難以承受行業的衝擊。

《蒙娜麗莎》這個名字本身就有其自身的流量光環,也給消費者帶來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這是蒙娜麗莎獨特的品牌優勢,但在光環的背後,其渠道、產品和管理上還存在諸多缺陷,這也是它未來必須改進的地方。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小幅回暖,瓷磚行業無疑將逐漸公升溫。 對於《蒙娜麗莎》來說,這是檢驗產業改革的最佳時機。 是真的嗎“**成功? 還是會權衡“**只有市場才會給出答案。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樣的房企能在新一輪的地產淘汰中生存下來?

    在最新一輪的房地產行業危機中,並非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倒下。經過分析,本彥祖將行業下行危機細分為三個階段 年,由於 三條紅線 政策的實施,銀行收緊了房地產融資港,房地產行業現金流突然收緊,導致習慣了高槓桿操作的房地產企業資金鏈首次斷裂。現階段,沒落的房地產企業與產品力 品牌力 經營能力...

    上市房企,有新趨勢!

    中國 報紙 作者 Cheng Zhu Dong Tian.臨近年底,成都 蘇州 北京等熱點城市密集競地 拋地,整體分化成交明顯。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新的土地使用權,部分房企也藉著地熱回收。集約化土地轉讓 月日,成都迎來了取消限價後的第二次土地拍賣,拍賣的塊土地中,有塊位於天府新區麓湖段畝住宅及商...

    加大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支援力度

    此次對非國有房企融資支援設定了量化指標,覆蓋企業規模大幅擴大。薛宇文.繼三部門聯合舉辦金融機構座談會後,近期多家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召開會議,就企業融資需求 專案對接 債券承銷 投資等方面交換意見。一方面,銀企座談會是落實以往監管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摸清各房企情況,為後續融資支援做準備。由於此次非國有房...

    多家銀行與房地產公司進行了深入洽談!11月,房地產企業發債規模明顯增加

    中評研究中心資料顯示,月,家典型房地產公司融資總額環比增長 其中房地產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環比增長 公司債券發行規模環比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尚無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中國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交通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 光大銀行 廣發銀行 浙商銀行 中信銀行等銀行密集貫徹落實三部委...

    華孚證券 房地產公司銷售依舊低迷,企穩恢復尚需時日

    樂居金融 李麗月日,華孚 發布房地產行業週報。每週觀點 月銷售持續低迷,未來仍需政策催化 月日,中評委發布年 月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銷售額榜單,保利以億元銷售額位居第一,萬科 中海分別以億元銷售額位列第二 第三。從月度資料來看,保利以億元的銷售額排名第一,萬科和華潤分別以億元的銷售額排名第二和第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