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東營地新聞愉快的寒假開始了! 家庭教育在假期尤為重要。 寒假期間如何平衡孩子的學習和娛樂,讓孩子快樂而充實地度過寒假?
寒假應分階段計畫
中小學寒假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重點任務各不相同。
一、調整階段。 在這個階段,你應該利用孩子對學習知識還很熟悉的事實,加緊完成寒假作業,多做一些與學習相關的安排,比如看書、學英語,如果有機會,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
第二,放鬆階段。 春節期間,大多數家庭都在探親訪友,孩子們學習的時間不多。 這個階段是難得的親子時光,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帶孩子去探親訪友,感受新年的氣氛,做一些家務、小手工等,讓自己和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放鬆。
第三,集中階段。 在這段時間裡,重點是幫助孩子們調整他們的日程安排和學習狀態,為開學做準備。 一方面做好寒假結束作業的掃蕩工作,調整好作息時間和心情,另一方面為新學期準備用品,預覽新學期的學習內容,幫助孩子早日進入學習狀態。
學會在書中思考
無論乙個孩子的家庭和學校生活多麼有趣,如果不讀一些好的、有趣的、珍貴的書,就好比被搶走了童年最珍貴的寶藏,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
閱讀可以幫助打好語言學習的基礎,積累材料,幫助孩子寫好作文,同時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提高對數學問題的理解。 經常閱讀的孩子往往更有能力聽、說、讀和寫。 因此,要好好利用寒假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和學習。
當然,假期不是上學,希望孩子們能多享受閱讀的樂趣,倡導“無壓力閱讀”。 只有當孩子沉浸在書本中,漫無目的地自由閱讀時,他們才會享受閱讀的樂趣。 所以,選擇有趣的書是乙個前提。 家長可以對孩子下學期要學習的科目和課程內容有乙個大致的了解,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書籍。 假期是培養興趣、增添趣味的好時機,不如用閱讀來配合課程內容。 閱讀不僅是文學閱讀,科普和人文閱讀同樣重要,必須鼓勵孩子“閱讀不挑剔”。
此外,注釋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 隨時在頁面空白處寫下你的想法和感受,讓這本書讀到你的心裡。 寒假期間也可以使用抄寫好字好句子、寫好感想等方法。 寒假閱讀多為廣度閱讀和略讀,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允許學生“不求理解”甚至猜測。 閱讀本質上是與書和作者對話的過程。
孩子們可以使用常見的 4F 問題:我從這本書中讀了什麼?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什麼感受?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了什麼? 閱讀這本書對我未來會有什麼影響?
閱讀時,不要侷限於複述故事的情節或背誦主要內容,而是要超越內容,思考到更高的層次。
學會有條不紊地管理你的時間
俗話說:計畫然後行動,知道並停止。 沒有計畫和目的的學習就像乙隻沒有頭的蒼蠅,摸著語言讀了兩分鐘,然後記住有些數學和定理你沒有記住,最後你什麼也學不到,就像黑熊掰玉公尺一樣。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創造更多的閒暇時間。 讓您的孩子明白,時間管理的目標是完成所有事情並玩得好。
寒假期間,生活和休息不應該亂七八糟。 孩子放完寒假後,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時間是不能隨意浪費的,要懂得合理安排。
建議家長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制定第二天的時間表,盡可能接近開學時的時間表,這樣就沒有必要在假期結束時花費太多時間重新調整。 每天晚上寫下時間表貼在牆上,第二天仔細遵循。
在制定日常生活時,最好確定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出現需要調整的臨時情況,請確保您做最重要的事情。 家長必須與孩子充分協商,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否則在幫助孩子提高時間管理能力方面就沒有作用。
在制定寒假計畫時,優先完成寒假作業,例如讓您的孩子每天花兩個小時完成部分寒假作業。 不要把功課集中在幾天上,這樣就像吞棗子一樣,孩子只能學一知半解,不夠紮實。
無論是家庭作業、娛樂時間還是過年探親,都要逐一計算每天的時間,並制定合理的計畫。
參與勞動,培養獨立能力
家長可以每天安排大約乙個小時的運動時間,科學鍛鍊和休息,以保持孩子的健康。 也可以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既可以減輕父母的疲勞,還有助於鍛鍊孩子的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
寒假期間,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每一項活動中,先能像其他家庭成員一樣做自己的事情,然後分配公共事務去做,最後討論做大事。
孩子是家庭的一部分,負責一些家務,例如晾曬被子和整理衣櫃。 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心的必要環節。 利用假期時間,讓孩子學習做飯炒菜、做蛋糕、包餃子、修理家電、釘紐扣、縫衣服等。 家長要有耐心,不要代言,而是鼓勵。 父母給孩子更多的機會,信任孩子,學會放手。 也可以一家人一起來徹底打掃,把床、書櫃、玻璃、廚房等都打掃乾淨,果斷清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養一盆花,加幾條金魚,讓家裡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烟花平凡中,呵護食物和蔬菜,不辜負每乙份愛與食物。 在家人的陪伴下,交流心情,交流生活,感受閹情的和諧。
每乙個充實的假期都是積累能量和開始新階段的美麗前奏。 寒假期間,孩子們的生活也應該放鬆,要有詳細的計畫和明確的實施過程和結果。 讓孩子們在享受溫暖和陪伴中度過乙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假期,獲得自信和成長。
記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