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婚那年開始,我就不喜歡在公婆家過年了,這讓我老公不解,他覺得我太固執了,不願意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
幸運的是,我的家庭是兩個女人的家庭,只有兩個女兒,我和姐姐。 所以,從結婚的那天起,我就和公婆約定:我們輪流在娘家和公婆家過年。
出嫁女兒灑的水“,這句話對我來說並不成立。
雖然岳父沒有表態,但岳母臉上的不悅一目了然,但最終還是接受了我的選擇。
他們有乙個兒子和乙個女兒,我們不在場,他們有其他人和他們在一起。
於是,第二年在我家過完春節後,老公也愛上了我們家鄉的過年習俗。 每次我回父母家過年,他打掃得比我快。
岳母斥責他,說他忘了家。
他只是笑了笑,然後轉頭對我說,不如去婆婆家過年。
我完全同意。
我母親的家在山東臨沂,我婆婆家在山東濰坊的農村,相距200多公里。
我和老公是自由戀愛,所以我們在濰坊市買了房子。
俗話說,“十里不習慣”。 200多公里的距離,讓這些習俗完全不同。
在娘家,春節的習俗代代相傳,從二十三到除夕,熬夜,每乙個環節都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在娘家過年的時候,我們回去過年的時候,經常是農曆28號以後回去過年,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著家人的照顧和食物。
而在婆婆家,過年的時候,這種好心情是缺乏的。
在公婆家,除夕夜沒有什麼儀式感,除了堅持春節,和往常沒什麼不同。
農曆除夕晚餐安排在凌晨12點以後,雖然很豐盛,但人們往往處於最困倦的時候,一點胃口都沒有。
大年初一早上,家人都會去拜年,在迎接新年的過程中,一定要磕頭,甚至一些愛熱鬧的人也要求磕頭有聲音,否則就不算數了。
結婚第一年,婆婆想帶我去過年,老公攔住了我。 他告訴岳母,我們家鄉沒有這樣的習俗,他怕我不習慣。
婆婆說,自從她嫁到他們家後,她就要學會遵循當地的習俗。
我不知道自己的心底,所以我不得不告訴她,除了我的父母和祖先,我不會向任何人磕頭。
婆婆只是說習慣就好了。
這時,我慶幸老公一直站在我這邊,大年初一,我整天躲在家裡,沒有出去給他們磕頭。
我丈夫說他也不喜歡這些習俗,但他不能改變,如果他不磕頭,他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
後來有了孩子,我漸漸接受了他們的習俗,每次過年,我都會帶孩子一起去看望長輩,但我還是不向他們磕頭。
社會的發展,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不磕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老年人也逐漸接受了這一點。
然而,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因為長輩的耳朵和臉而不情願地接受這種習俗。
現在孩子長大了,他更喜歡在奶奶家過年的方式,每次到過年,他都滿懷期待地問他是去奶奶家還是去奶奶家,他很高興去奶奶家,他很難過去奶奶家。
我們這樣生活了二十年。
去年11月,婆婆因病去世。
本來這個春節是我們去娘家陪他們的時候,可是媽媽說婆婆去世了,留下岳父乙個人,雖然有姐夫家人陪伴,但難免會感到孤獨。
如果你和妹在家,就不要回來了,和你岳父呆在家裡......“回到家的時候,姐夫一家還沒回來,岳父什麼都沒準備,說實話,那種說不出的淒涼感籠罩著我們。
於是,我們去了鎮上的超市,買了雞肉、肉、魚、海鮮,準備了過年的食材。 我告訴老公,等媽媽走了,負責的責任就落在我身上了,我想改變家裡過年習俗,讓它更像娘家。 丈夫表示支援,兒子沒有反對。
兒子說:“奶奶走了,媽媽,你是孫悟空嗎? 雖然這不好,但也說到了心裡話。 不顧岳父的反對,我下午做了一大桌雞肉、魚肉。
姐夫一家回到家,都驚呆了,兩個侄女更是驚訝,甚至問道:“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嗎? ”
雖然岳父反對,但面對美味的食物,他也想喝一杯。 當我們碰杯時,他的眼睛紅了,他說:“明天,你不必早起,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習俗是人做的,如果你不喜歡他們,你必須改變。 我們這一代人一輩子都被束縛住了,你們不能再被這些規則束縛了。 在生活中,快樂地生活是最重要的......”